继昨日被市场认为是“意外之举”的265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投放后,央行今日又开展2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
具体而言,据央行公告称,9月18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逆回购1500亿元、14天逆回购5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55%、2.70%,均与上次持平。
此次逆回购操作是上周三以来连续第五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施流动性净投放,据统计,近5个工作日累计净投放7950亿元。
央行公告显示,此次操作是为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就政府债券而言,招商证券策略研究张夏团队研报称,本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约3779亿元,是今年以来单周发行最大规模,债券发行缴款将对资金面形成一定压力。
而中金固收在上周发布的研报中指出,地方债目前仅完成了全年的56%左右,预计9、10月份供给压力仍然较大,仍将扰动市场。其中,置换债还剩余5000亿元左右未发行,新增专项债剩余7700亿元左右。此外,财政部计划于明日(9月19日)发行两只记账式附息国债,计划发行规模皆为450亿元。
从资金面分析,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短期流动性仍不稳定,周二,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在经历前日的全线下跌后重新上涨,隔夜Shibor涨幅近20bp,报2.6540%,7天Shibor涨4.6bp报2.6850%,14天Shibor涨1.3bp报2.7190%,1个月Shibor涨0.4bp报2.7530%。穆迪分析师徐晶对第一财经表示,央行通过前瞻性的流动性注入,来维护市场利率在季末节点的稳定性。
对于后续流动性状况,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倪军等人表示,今年年底到明年一季度可能是银行间流动性宽松和利率下行的下一个窗口期。他进一步称,主要是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地方债集中发行后年底财政支出收缩,叠加季节性财政投放,流动性将得到改善;二是明年年初央行汇率目标或进入新一轮考核期,将带来新的潜在货币政策宽松空间;三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将逐步传导至实体经济,进而影响实体信贷需求和银行的风险偏好,将提高银行间流动性被动性宽松的概率。
央行于5月7日宣布实施降准与降息等一揽子货币政策,旨在应对外部挑战,促进市场流动性充裕,降低企业与居民贷款成本,并支持科技创新和消费等领域。
股票市场大概率上涨,可综合考虑各种叠加因素并密切关注市场的动态变化科学研判。
特伦切夫警示:“在全球宏观与地缘政治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比特币的抗压能力将继续受到考验。”
建议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提前布局,保持充足的市场流动性,满足财政、银行、居民、企业、金融市场等各领域的资金需求。
央行MLF净投放达到5000亿元,为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作,加大了通过MLF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