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8-19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工业合作分委会装备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在昆明举行。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工业合作分委会框架下,中俄装备工作组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和深入,通过本次会议又取得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入。在机械领域,新增了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在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进一步推进已有项目及相关技术合作,并新增了双方高等院校的合作;在汽车领域,双方继续支持信息互换,将就有关政策进一步交流。双方将继续共同推进具体合作项目的落实,并进一步拓展装备工业领域的务实合作。
IDC分析指出,全球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1110亿美元;其中,中国的市场份额将从2015年的约四分之一增至2018年的三分之一。中国自201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并保持至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2017年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仅为3.78万台,六轴及以上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仅为1.6万台,要达成产业规划发展目标,增长空间很大。
Gartner预测全球3D打印(增材制造)市场将从2015年的16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34亿美元。根据前瞻研究院预测,未来5年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将保持27.3%的年复合增长率,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将保持38%的年复合增长率。
“十三五”期间,在智能制造的推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将加速创新推动,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此外,《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布局了一批前沿新材料,实施前沿新材料先导工程,增材制造材料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建议关注A股市场上机器人和增材制造相关龙头企业:机器人(300024.SZ)、汇川技术(300124.SZ)、埃斯顿(002747.SZ)以及华工科技(000988.SZ)等。
{{item.suffixTags}} | {{ item.stockName }} {{ item.code }} | {{ item.close }} | {{ item.upDownPer }} | {{ item.upDown }} |
行业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机器人领域融资额已达232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外资将中国从原本的全球制造基地,转变为如今产研一体化的创新热土。
张平安强调,华为云不做机器人本体,把机器人本体交给伙伴。
鼓励产品研制单位和应用试点单位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标准研究,聚焦场景需求和应用安全研制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产品和服务标准规范。
这一年AI模型圈加速迭代进化,让AI写作文,水平会有提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