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人民币交易市场并不平静。离岸、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开盘即纷纷跌破6.90,在岸人民币至收盘报6.9135,较上日官方收盘价跌321点,创2017年3月10日以来新低,离岸人民币至17:00左右发稿时跌幅也超过300点。
此外,人民币中间价报6.8957,创2017年5月11日以来最低;较前一交易日下降165点,降幅为今年9月10日以来最大。
波动的加剧导致关于人民币是否“破7”的争论重成市场焦点。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今天撰文指出,无论是“破7论”还是“保7论”,都忽略了均衡是动态的,而这一点至关重要。他还称,“针对社会上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和守住某个‘关口’的主张,我们认为,重要的不是具体‘点位’,关键是汇率机制要正确。只要机制正确,不怕‘点位’不回来。”
多数机构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并不会出现大幅贬值。兴业研究首席汇率分析师郭嘉沂对第一财经表示,后市人民币将先延续高位震荡,之后随美元指数走势以及国内货币政策向信用传导进程而选择方向突破。
在岸人民币再次跌破6.90
距离上次在岸人民币跌破6.9不足两个月,节后第一天,在岸人民币开盘下跌近200点,之后震荡回升,半个小时内又快速拉升逾百点,在6.9关口上下徘徊。但持续到下午15时再现大跌,在岸人民币一度跌破6.92,最低至6.9260,至16:30收盘时报6.9135,较上日官方收盘价跌321点,创2017年3月10日以来新低;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也一度跌破6.93,最低报6.9350,截至17:00左右发稿时报6.9277,跌幅也达329点。
关于人民币今日大跌的原因,郭嘉沂对第一财经称,主要是受到国庆期间美元指数走强(因意大利财政预算风波以及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以及降准影响。
据悉,国庆期间,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3.25%,美元指数一度攻下96关口。美元升值推动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从国庆前的6.87左右贬值至6.90附近。今日,美元指数维持上涨态势,开盘报95.6443,截至发稿,最高涨至95.9675。
央行昨日发布公告称,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央行相关负责人还强调,降准不会使得人民币汇率面临显著贬值压力。
刘世锦在前述文章中称,要正视汇率均衡水平的动态调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他进一步表示,“人民币的均衡水平并非一成不变,应该适应人民币均衡水平的动态调整,增强汇率的灵活性,发挥市场自动均衡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汇率不会出现大幅贬值
从基本面分析,受美联储继续加息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宽松将会持续压缩中美利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面临贬值压力。但是,若从美元指数角度分析,市场对美元指数走势的看法并不统一,多数机构认为人民币对美元不会出现大幅贬值。
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杨业伟认为,在外部利率攀升,美国国债利率达到近7年高位,而美元再度升值环境下,中国央行继续降准,显示央行政策已经明确地以稳定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为主。在实体经济面临压力环境下,宽松的货币环境不会发生变化。“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贬值压力,但有序可控。”
另外,从央行主动调控能力来看,中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张明表示,央行关于降准的表态说明,其有意愿与能力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在特定水平上。首先,逆周期因子的重新引入加强了央行影响中间价的能力;其次,资本外流的各种管制措施仍在继续加强;再者,央行还保留着外汇储备干预与离岸市场干预的能力。因此,“我们认为,今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的概率极小。”
美银美林经济学家乔虹和治晓佳发布报告亦指出,鉴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货币政策背离,降准将增加在岸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但央行可能会继续采取严格的资本管制措施来管理外汇预期并控制资本外流的风险。美银美林预计今年末在岸人民币将跌到6.95。
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等五方面提出18条重点举措。
近期不少对冲基金爆仓,这也导致股票、黄金齐跌的反常情景
此次美国实际关税税率可能接近 20%,比华尔街投行的基本假设15%还要更高。
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外汇市场逆周期调节和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可以研究出台加强对消费金融等领域的支持政策,如创设支持提振消费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