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证监会推出“小额快速”并购审核机制的消息,在长假后首个交易日晚被刷屏。有可能都还没来得及仔细测算具体的影响,市场对新机制热情却在迅速发酵。
“鼓励并购的立场是明确的。”在多位市场人士心中,新机制其实更多坚定了他们对政策转向的判断。年内,监管层多次表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并购重组审核流程不断加速。但在多位投行人士看来,受制于严格的股比和交易金额限制,“小额快速”实际影响或极为有限,仅对部分小体量标的的并购形成利好。并购市场当前受价格和市场资金面等情况的压制,难言真正回暖。
尽管对新机制的实际影响存在争议,但机构人士都表示,鼓励并购的立场明确、大幅取消和简化行政许可、持续压缩审核时间,都在为并购市场提供稳定的监管预期和融资便利。有了稳定的政策环境,未来,伴随并购需求的提升和二级市场的回暖,并购才有望迎来真正的春天。
小额快速机制落地
从提出探索小额快速并购审核到最终落地,前后约两个月时间。
今年8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在发布会上提到,证监会正在探索小额快速并购通道制度。10月8日晚,证监会宣布,针对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小额交易,推出“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机制,直接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简化行政许可,压缩审核时间。
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并且满足两种情形之一的即可走“小额快速”审核。一种情况是,最近12个月内累计交易金额不超过5亿元;另一种情况是,最近12个月内累计发行的股份不超过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且最近12个月内累计交易金额不超过10亿元。
其中,累计交易金额是指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资产的交易金额,累计发行的股份是指用于购买资产而发行的股份。此外,证监会还表示,如果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现金对价或金额超过5000万元的,以及属于分道制审核中的“审慎审核”类别的,不适用“小额快速”审核。
按照证监会的规定,上述两种走“小额快速”审核的并购,审核流程有较大的压缩,可以在证监会受理后将直接经并购重组委审议。对比当前并购重组的行政许可审核规程,这一审核通道减免了预审和反馈的环节。
审核时间大幅缩短,这也成为新机制里最受市场关注的亮点之一。
“交易规模别做太大,收购少数股权、产业型并购、孵化型并购;最好别配现金,实在需要配套募资规模别超过5000万元,不要支付对价。这样交完材料就直接排队上会,并且12个月就有一次这种快速审核机会。”新机制发布后,市场人士迅速罗列出应对之策的要点。
上海某财务顾问(FA)机构负责人的言语中也露着一丝兴奋。其向记者分析,按照新机制的要求,在收购一些小型标的时方案设计可以更灵活,操作空间更大一点。“没有这个通道之前,并购审核速度很慢,问询和反馈问题很多;走‘小额快速’可以省很多时间,减少并购的不确定性。比如,可以卡着不超过总股本5%的标准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减轻现金并购的压力,也可以通过发股实现利益的长期绑定。”
该人士更表示,虽然符合条件的并购整体规模可能不大,但“小额快速”审核通道的推出,更明显的用意是鼓励通过并购实现产业整合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这可能是政策转向的一种标志。
鼓励并非全面放松
市场对于政策的走向和变化更为敏感。相比之下,更多投行人士则认为,新机制背后的鼓励并购立场明确,但实际的刺激影响有限。
“新机制出台后,小型并购重组也可以走快速审核。整体上看,对于缺钱的上市公司收购小体量标的是利好,但对市场整体的影响有限,毕竟两种类型的标准都很严格。准确来说,新机制更趋近于是一种程序的简化。”国内某大型券商并购融资部人士称。
事实上,今年以来,监管层多次表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并购重组审核流程也不断加速。
8月17日,对于万华化学吸收合并万华化工的重组,除了522亿元交易对价引市场关注之外,其从受理到过会仅用27天也创过会纪录。该交易在证监会例会被问及时,常德鹏称,万华化学的此次重组体现了证监会支持上市公司并购的态度。当前,证监会已大幅取消和简化行政许可程序,90%以上并购重组已无需证监会审核。
9月10日,证监会对重大资产重组中有关上市公司收购少数股权做出修订。增加了对交易完成后公司具体主营业务、持续经营能力的要求;放宽少数股权对应企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对应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资产净额三项指标不得超过上市公司同期合并报表对应指标20%的要求,仅对金融企业保留20%“红线”的规定。这一调整,也被市场解读为鼓励产业并购的一次政策松绑。
一系列的政策调整背后,鼓励并购重组的监管立场极为明确,并购市场热度明显得到提振。根据证监会高层8月在公开场合的发言,截至7月底,A股上市公司共实施并购重组2377单,同比增长87%,交易金额1.36万亿元,同比增长38%。
市场人士的感受也极为明显。上述FA机构人士就表示,伴随二级市场下行和对炒作的从严监管,壳股供给增加且整体价格开始下滑,壳市场交易明显活跃;但当前卖方对于优质资产注入的需求有所提升,纯资本运作的交易较难撮合。
在投行人士看来,并购市场的真正回暖还需时日。除了市场需求的提升之外,价格和市场资金面情况都对并购市场有深刻影响。“当前二级市场表现不佳,上市公司现金都很吃紧,实际控制人去杠杆的压力较大,这对并购市场形成压制。而且,监管鼓励并购但并没有全面放松,套利和炒作还是受到从严监管的。这种情况下,并购市场很难真正地回暖和繁荣。”上述券商人士称。
上述券商人士强调,当前监管大幅取消和简化行政许可,不断推进改革,这是在为并购市场提供稳定的监管环境和融资便利;从当前看,这一趋势和立场未来还会持续。在政策的持续加码下,伴随并购需求的提升和市场的回暖,并购才能得以迎来真正的春天。
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频现
截至今年6月30日,深圳上市公司新增披露并购重组263笔。其中,境内并购246笔、跨境并购17笔;重大资产重组9笔,非重大资产重组254笔;196笔重组披露交易金额,合计超570亿元,并购重组活跃度显著提升。
截至2025年5月底,已有超430家科创板公司推出超760单股权激励计划,板块覆盖率超7成。
近几年中国气候科技产业并购热情主要集中在光伏产业链、基础设施、储能与动力电池和锂电池领域,交易笔数占比稳定维持在75%以上。
买家涉及产业方、国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