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推出三方回购交易。
三方回购交易是国际成熟市场常见的一种回购业务模式。交易双方仅需讨论融通资金的金额、利率及期限,而担保品选取、估值等管理由第三方机构根据约定负责执行。
央行表示,此举是为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强化货币市场风险防控,助力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回购交易最近几年交易量大幅攀升,但是过去的一两年,特别是央行’削峰填谷’之前,货币市场波动比较大,季末等一些特殊时期资金都比较紧,回购违约的情况也出现过。”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明明认为,这一次央行推出第三方回购,也是为了完善货币市场的运行机制。未来债券登记的公司可以作为中央对手方,一些有托管资格的大银行也可以扮演这一角色,这将降低回购交易对手违约的风险,有助于稳定整个货币市场的运行。
在推出三方回购交易之前,中国的回购交易都是采取一对一的、双边柜台交易。但是发达国家债市有中央对手方,包括第三方交易等多种形式。
央行称,银行间债券市场三方回购交易的推出,有利于市场参与者更加便利地开展回购业务,降低结算失败等风险,也有利于保证回购交易存续期间风险敞口得到有效覆盖,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根据央行的公告规定,银行间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可作为第三方机构提供三方回购服务,未来具备相应能力的大型银行也可提供三方回购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第三方机构、交易平台、中央对手方机构可为三方回购交易提供担保品管理、交易、集中清算等相关服务。
此外,三方回购交易到期违约的,第三方机构可按照与回购双方的约定,依法对违约方的回购担保品进行处置。
“未来应该还会有进一步细则出来,比如,明确每个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做回购交易时,是否需要签订一些避免违约的基础协议,以及明确授信、保证金等方面的细节。”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尽管面临全球不确定性和外部冲击,中国的金融体系保持稳健,金融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运行平稳。
净值化、独立性、透明度。
截至4月15日,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4.5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2700多亿元。
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全额免除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2年期(含)以上期限的衍生品交易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