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球供应链25强无一中国企业,供应链试点全面启动直面挑战

第一财经 2018-10-17 17:58:18

作者:缪琦    责编:杨志

上海力争到2020年,培育100家全国领先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其中10家以上为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进入全国及世界前列。

在(Gartner公布的)2018年全球供应链25强的名单中,一个中国企业都没有。

在10月17日于上海举行的全国供应链与应用试点工作会议上,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直言当下的挑战。他还指出,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达14.6%,比美国的7.5%高出7个百分点。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王炳南认为,确实需要把供应链安全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建立现代化的供应链,是培育新增长点的需要,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2018年4月,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城市试点和企业试点,最终确定了北京、上海等55个试点城市和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66家试点企业。

从供应链大国向强国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改革要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为了贯彻这一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和上述通知,商务部专门在上海召开全国供应链与应用试点工作会议,部署相关试点工作,推动形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产融结合、供需匹配、优质高校、绿色低碳、全球布局的产业供应链体系,以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王炳南表示,供应链的创新和应用试点非常重要,必须高度重视。目前中国整体仍然处于全球供应链的中低端。不少跨国公司在一些重要领域,并没有在中国投资,却通过主导供应链体系控制了我们部分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从供应链大国向供应链强国转变。

“国家已经把供应链管理服务确定为了新的行业,高校也设置了供应链管理专业。”王炳南说,未来要重点完成六大任务,包括创新发展产业供应链,发展工业供应链以提高制造的数字化、协同化和智能化水平,积极融入全球的供应链,构建供应链的质量体系,规范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等等。

供应链创新与发展的潜力巨大。当前深圳就有3200多家供应链的服务企业,上海也培育了一大批这样的企业。

王炳南提出,企业必须要练好内功,把国内的供应链完善好。具体来说,企业要提高5个“化”: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国际化和绿色化。

作为266个试点企业之一和中国第一家上市供应链企业,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邱普特地从深圳来上海参加此次工作会议,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政策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她记住了上述5个“化”,认为自己的企业已经运用信息化管理,正在构建遍布中国380个主要城市及东南亚、美国等10多个主要国家的服务网络,供应链服务行业在智能化、标准化、绿色化以及国际化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上海2020年培育100家示范企业

作为试点城市之一,上海把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视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虽然供应链体系发展在全国走在前列,但上海市商务委同有关部门等开展调研后发现,上海市距离打造标准规格统一、追溯运行顺畅、链条衔接贯通的供应链体系目标,仍然存在供需信息不匹配,信息交换不顺畅、供应链传导不及时等问题。与此同时,物流成本较高,缺乏行业标准规范,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也有待提升。

在代表试点城市的发言中,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上海下一步要着力做好“五个结合”,实现“一个总目标”。

“一个总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培育100家全国领先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其中10家以上为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进入全国及世界前列,使上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五个结合”则指,一是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推动供应链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融合,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城市供应链综合竞争力;

二是结合实施《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供应链智能化水平,实现高端要素配置的深度优化;

三是结合实施《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培育一批跨省市的网络化、平台化、打通产业链全链条的供应链主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协同,促进长三角地区商品、要素自由流动;

四是结合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充分放大溢出效应,搭建“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打通国际供应链,加快配置全球资源;

五是结合落实《上海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加快供应链标准、质量、信用体系建设,探索供应链治理和公共服务模式,营造良好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政策环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