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开始,波士顿高等法院迎来历史性的时刻——一位66岁老人安德鲁-布鲁姆(Andrew Blum)走上法庭,为亚裔在长青藤大学录取受到不公平待遇进行起诉,而哈佛大学请来豪华强大的律师阵容对战。
在开庭前一天,约500名亚裔聚集在波士顿游行。他们高举各种标语牌和美国国旗,有的标语牌上写着“我是亚裔美国人,我也有一个梦想。”其他族裔也加入游行。一位非洲裔游行者身穿西装,戴着领带,举着“支持SFFA(学生公平入学组织)对所有人公平录取”的牌子。一些父母把孩子也带上了。这些孩子们从小学到中学,年龄不等。现场甚至搭起了演讲台。
家住康州的基金经理张锋大清早就赶到了游行现场。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场特别有感染力。作为当地华裔参政的中坚力量,他有自己明确的口号。
“用种族来限制(大学录取)名额是违宪的。”张锋说。
亚裔在人格评级被打低分
波士顿联邦法院外,并没有出现记者蜂拥原告们的画面。控告种族歧视的亚裔,无一人出庭作证,他们身上的故事,只有他们的朋友及开审前约谈过他们的律师知情。而哈佛大学则是豪华阵容,招生小组、前校长到校友,都将出庭说明辩护招生时如何考虑族裔因素。
这场官司从2014年就开始打起,学生公平入学(StudentsforFairAdmissions) 组织指控哈佛大学非法限制亚裔美国人的学生录取人数。
美国媒体们普遍认为,波士顿法院不会是终结,该案件很可能会一路打到最高法院。这场审判结果将在某一程度上判定哈佛是否历年来都以种族来平衡学生人数,同时歧视了亚裔申请者。 学生公平入学组织的主席布鲁姆(Edward Blum)代表控方,收集了大量的证据。
在6月份的一份法律文件中,学生公平入学组织公布一些材料,其中,有一份是哈佛大学自己的内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如果只考虑学业成绩,亚裔申请人将占入学班的43%。在一个考虑到哈佛大学优先考虑校友子女和运动员学生,课外活动和人格评级的模型中,入学亚裔的数量将下降到26%,而入学的白人学生人数会增加。但是,一旦考虑到“人口统计学”,入学的亚裔和白人的比例将分别下降到18%和44%。
哈佛大学否认这份报告的科学性,澄清校方并未种族歧视,而是根据每位学生的背景、种族、才能和想法分别考量,且没有证据显示招生入学委员会限制亚裔入学人数,但哈佛也坦言,若废除相关准则,将使非洲裔、西班牙裔等极少数族群的学生人数减半。
学生公平入学组织递交的材料还显示,亚裔学生在"人格评级"(personal ratings)上通常会被打很低的分数,"人格评级“包括幽默感、勇气、领导力等无法量化的标准。亚裔还被描述成“标准性强(standard strong)”,也就是暗示亚裔申请人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所以,该组织控告哈佛入学申请评核人员根本就是对亚裔抱有成见(stereotype),认为亚裔"长得都一样,想法也一样",(faceless, textureless),只会辛苦工作,但欠缺"与人不同的特质"(exceptional qualities)。
哈佛大学辩驳,原告的统计分析未能发现哈佛录取工作中涉及的许多无形因素。
有一种看法是,在美国,大学这样的情形也正在向中小学衍生。纽约市长久以来通过考试才能入取的小学和中学曾是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前市长布隆伯格离任后,新市长白思豪推动取消纽约市特殊高中入学考试。认为天才班学生只有22%是非洲裔及西班牙裔,而全市非洲裔和西班牙裔学生的比例高达近70%,另外,他认为,就像特殊高中一样,绝大部分的天才班是凭一次测试成绩入学,这是不对的。这个提议已经遭到许多华人的反对。
亚裔们的“沉默“
走进法院,66岁的布鲁姆穿着普通的烟灰色西装,身形偏瘦,头发已经花白,他以在法庭上向平权措施和选举权利法挑战而知名。作为学生公平入学组织的领头人,他这次一个人走上法庭,控告哈佛。
布鲁姆对美国媒体表示,亚裔学生不愿意出庭作证,是因为怕影响到日常生活,"这些学生不愿署名,是因为曝光后,可能遭遇骚扰和社交媒体的丑化。”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虽然许多华裔纷纷向记者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一旦问到他们的姓名和家庭情况,他们便都纷纷三缄其口。杨林是这次康州去波士顿游行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作为第一代移民,已经在美国居住几十年。她告诉一财记者,她非常支持布鲁姆反对平权法案的主张,也对亚裔不肯站出来的现象感觉正常,更希望大家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由于受影响学生身份未公开,审判前,哈佛曾质疑学生公平入学组织的提控资格,但波士顿地区联邦法官伯勒斯(Allison Burroughs)裁决,该案应进行审理。
不过,代表156个亚裔团体的“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联合美国亚裔法律基金会(AALF)向波士顿联邦法院提交一份“法院之友意见陈述书”(Amicus Brief),声援学生公平入学组织。
有意思的是,就在周日杨林,张锋等游行地点的附近,另一边在哈佛广场游行的年轻亚裔却有不同的观点。他们维护多元化,并支持哈佛维持多元化的招生政策。他们不愿被不公平地用作废除平权法案的棋子。在他们看来,平权法案被废除,真正受益的将是白人。根据哈佛大学的法庭文件,如果取消平权法案对种族的考虑因素,白人学生的占比将从现在的40%增至48%,亚裔将从24%增至27%,而非洲裔将从14%降到6%,西班牙裔也将从14%降至9%。
曙光初现
这次哈佛案的审理,让华裔看到了以前从没看到过的曙光。
美司法部在8月份提交了一份关于哈佛案件的声明中声称,该校招生程序“感染到了种族偏见””。司法部取消了奥巴马政府的指导方针,该指导方针要求学校将种族考虑在内。在当时奥巴马的领导下,政府调查并驳回了有关歧视亚裔美国人的投诉。
美国高等教育自由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大卫-伯杰恩(David Bergeron)曾在美国教育部工作35年。他称,这一切都给美国高等教育带来全新的,也可能是黑暗的一天。
华盛顿自由派智库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资深研究员伊利亚夏皮罗(Ilya Shapiro)表示,若此案上诉至最高法院,刚就任的大法官卡瓦诺(Brett Kavanaugh)会遵照首席大法官罗伯兹(John Roberts)的判例。罗伯兹已表示,“解决歧视问题的唯一方式即停止歧视"。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资格,称“这是他们应得的”。
莱维特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哈佛大学不遵守联邦法律,导致自身面临失去资金的境地。特朗普政府希望所有接受纳税人资金的高校都遵守联邦法律。
哈佛大学校长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冻结资金是非法的,这超出了政府的权力范围。据悉,哈佛大学在诉讼中提到的美国政府机构包括教育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司法部、能源部和总务管理局。
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也最富裕的私立大学,哈佛大学能否扛住特朗普政府的财务威胁?
哈佛大学当日表示,将不会遵守特朗普政府为打击反犹太主义运动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包括政府和领导层改革,以及要求哈佛大学制定所谓的“择优录取”和聘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