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明显加速,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更是在今年上升至第五。未来,在加速开放的同时,各方也认为仍应该做好对资本账户、跨境资本流动的审慎管理。
10月25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举办。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市金融学会常务副会长孙辉在会上表示,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体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进一步巩固了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他称,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是改革开放的需要。瞄准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目标,依托金融改革开放,开创国际金融建设的新局面。孙辉表示,未来“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程度。以金融业开放来引领全面对外开放。”
就在10月25日,中国银保监会代为草拟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其中增加一条“外国银行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时设立外商独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或者同时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认为,该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准入和相关业务限制,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具体来看,外资行在华分行的设立更趋便利。此外,外资银行在华业务范围进一步打开,例如,外资行在华可以开展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业务;外资银行可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人民币存款也由不少于100万元降低至不少于50万元;部分规定更趋弹性化。例如,对外资银行在华分行资本充足率相关方面的要求,提出符合当地监管的条件下可以放宽不低于8%的限制。
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今年9月27日,全球第二大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FTSE Russell)正式将A股纳入其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FTSE GEIS)。同时,MSCI表示有望在明年的审议通过后,将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从5%增加到20%。此外,中国债市有很大机会在明年4月被纳入彭博债券指数,估算被动流入资金将会是每个月100亿~130亿美元,持续20个月,直到2020年底。
不过,在进一步开放的同时,宏观审慎管理仍是关键。同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会议期间表示,他并不认为短期内能够或需要立刻实现资本和金融账户完全可兑换。
“一旦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尤其是对于资本流出这一块的开放,必然在未来宏观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流,”连平表示,“今年中国股市下跌、人民币从4月至今贬值近10%,但是资本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外流,是因为在2015年‘811汇改’后对资本跨境流动有了比较好的管理,所以才没有非常明显的系统性压力。”
SAIF执行院长张春在会议期间表示,全球金融中心建设的最大问题还是金融风险可控的问题。同时,社会融资总额里直接融资比例不足,需要鼓励发债、发行股票融资,同时也要完善产品和市场结构,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张春提出了三大建议,一是建设高水平、全面开放的离岸金融市场,自贸区则是试行的起点;二是在岸市场的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推进;三是建设密切对接实体经济的场外市场,例如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场外衍生品市场,“场外的期货期权,尤其是大宗商品的期货期权,很多实体经济要做风险对冲,需要有这种产品,这一块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称。
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设立十年来,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4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过去10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进出口总值从712亿元增至5379.8亿元,年均增长超25%
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等五方面提出18条重点举措。
近期不少对冲基金爆仓,这也导致股票、黄金齐跌的反常情景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