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银行于近日发布《2019营商环境报告》中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已跃升至全球第46位。而在反映营商环境的10个主要指标中,“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纳税”等指标改善显著,而在“执行合同”、“获得信贷”等指标方面仍有巨大潜力。
11月3日下午,世界银行专家一行参访上海金融法院,专家们对上海金融法院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富有成效的工作以及未来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的发展愿景给予高度赞誉,并表示世界银行将持续关注上海金融法院的发展。
上海金融法院赵红院长表示,设立上海金融法院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大举措,是上海完善法治环境取得的重要成果。上海金融法院要加强同包括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联系与合作,为上海法治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2013年~2017年,上海法院受理的涉金融案件数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1%。近五年来,上海法院共审结一审金融案件47.8万件。除了数量多以外,上海法院还审理了一大批重大、新颖、疑难、复杂的案件,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而反映营商环境的“执行合同”指标,主要测评企业间案件从原告向法院提交诉讼,到最终获得解决所花费的时间、费用和步骤。上海金融法院信息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科技法庭的设立,从服务水准上有力提升了上海的营商环境。
此前,为继续保持并不断提升上海“执行合同”的良好水平,《关于贯彻落实〈上海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的实施方案》于今年1月2日颁布并实施。该方案提出了19 项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其中包括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准确把握市场准入标准、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
图为世界银行专家参观金融法院
下一步,上海将坚持以世行对标改革为抓手,准确把握世行评估的底层逻辑和实践要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此次突破,改变了伦敦、巴黎、新加坡等传统仲裁地长期主导国际商事仲裁的局面,将极大提升全球对深圳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认可,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外企业到深圳投资。
2024年,上海金融法院收案排名前三位的案由分别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涉仲裁执行类案件。
着力破解涉企多头重复低效检查问题,杜绝运动式检查、变相检查、任性检查。
行动方案围绕优化提升市场、创新、政务、法治、人文“5个环境”,推出15个方面工作举措,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