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南京7项数据领跑江苏,为何高新企业等指标低于武汉、成都

第一财经 2018-11-06 16:17:01

作者:林小昭    责编:杨志

去年南京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50家,目前累计1850家。与中西部的武汉(2827家)、成都(2473家)都有不小的距离。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作为经济第二大省的省会,科教实力雄厚的南京经济发展不断加快,GDP增速等多个重要指标在江苏省领跑。

GDP增速等多指标领跑全省

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南京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58.34亿元,可比增长8.0%,主要经济指标中,GDP增速、居民“钱袋子”增速等7项主要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位,城市首位度再度提升。

在GDP增速方面,前三季度,南京市GDP可比增长速度为8.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全省十三个设区市第1位,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可比增长速度为9.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连续四个季度在全省排在第1位。

同期,江苏省内其他设区市GDP增长速度依次是无锡市7.4%、南通市7.3%、常州市、苏州市7.0%、淮安市6.6%、宿迁市、泰州市6.5%、扬州市6.3%、盐城市5.3%、连云港市4.9%、徐州市4.4%和镇江市3.3%。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树华认为,像南京这样的省会城市的科教文化资源雄厚,各种高端生产要素在省会城市的聚集度比较高。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产业、价值链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一些高端要素资源必须配套,在这个过程中,省会城市比非省会城市往往更有优势。

其中,服务业“压舱石”作用继续巩固,前三季度南京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740.7亿元,可比增长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60.7%,在上半年首次突破六成大关的基础上,继续提升了0.3个百分点。

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仲玉琪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7.4%,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和比重,在全省继续双双保持第一位。

从全省范围来看,南京服务业占比水平高于苏南地区平均水平8.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9.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省内其他设区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依次是:无锡市51.0%、苏州市50.7%、常州市49.6%、淮安市49.7%、南通市47.8%、徐州市47.5%、扬州市46.5%、镇江市46.5%、泰州市44.9%、连云港市44.8%、盐城市44.5%和宿迁市40.1%。

科教资源优势≠创新优势

南京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科教重城。目前南京有53所高校,其中12所入选“双一流”名单。此外,南京还有83万在校大学生、80多名“两院”院士,有12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一批大院大所。整体科教实力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三。

不过,坐拥这么多科教优势,南京并没有很好地打通高端生产要素和现代产业发展之间的环节,在高新企业数量等指标方面还不如武汉、成都等中西部城市。数据显示,去年南京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50家,目前累计1850家。与中西部的武汉(2827家)、成都(2473家)都有不小的距离。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对第一财经分析,一个城市的创新活力取决于当地的市场机制、社会文化、创新资源和政府政策扶持等几个方面。南京的高教实力仅次于京沪位列第三。大学同创新有关联,但大学仅仅是创新的源泉和种子,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创新。除了创新的种子,更需要关注创新的土壤、市场环境。

今年是南京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10周年。11月3日,2018紫金山创新峰会暨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十周年论坛在南京举行,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出席并讲话。在谈及南京在过去10年探索中获得的“启示”时,张敬华用“五个不等于”来概括,包括资源优势≠创新优势,政府作为≠创新有为,自主创新≠封闭创新,人才流入≠人才红利,政策优惠≠环境一流。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南京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6%,专利申请总量和授权总量均增长40%以上、PCT专利申请量增长135%。剑桥、清华、魏兹曼研究院等国内外大量高端资源要素竞相汇聚南京。

根据最近发布的中国十大创新城市排行榜,南京位列全国第五位;《自然》杂志最新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50强榜单,南京位列全球第十二位。

在加快创新驱动方面,南京部署了 “121”战略,并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所谓“121”是指:建设一个名城,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两个中心,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把南京建成最鼓励创新、最适合创新、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城市。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