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生态扶贫走基层:“夜郎”做大冰脆李 石头山变成花果山

第一财经 2018-11-12 17:48:46

作者:章轲    责编:汪时锋

2002年,原国家林业局在贵州开展退耕还林试点,以解决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石漠化的问题。2014年起,国家和贵州省鼓励大量种植经果林,截至目前已经种植了25万亩经果林。

人们常常用“夜郎自大”来形容某地或某人贫穷、落后、不思进取。史料记载,“夜郎”说的就是贵州、云南一带。当时,这一带有一个夜郎国。正因为其自大、不思进取,后来被他国灭了。

可如今,“夜郎”二字成了贵州省普定县坪上镇果品冰脆李的注册商标。

“今年是冰脆李花开得最艳最美的一年,3月份的时候,洁白的李花铺满遍一座座山岗,像一层层白雪。今年全镇冰脆李产量有300多万斤。冰脆李产业已经成我们镇的支柱产业了。”今天(11月12日)上午,坪上镇党委书记罗艳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普定地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南喀斯特地貌中心区,坪上镇又处于普定县最边远的北部石漠化较为严重地区,石漠化面积占其镇域面积约40%。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群众长期饱受“石魔”之苦,出行难、饮水难、致富难。

当地人曾经这样描述坪上的农业生产环境:“乱石旮旯地,牛马进不去,耕种几大坡,收入两小箩”。

11月12日,贵州省普定县坪上镇冰脆李种植区。摄影/章轲

坪上镇土质以胶泥土和基质土居多,栽种包谷收入很低。但这样的环境对栽种冰脆李却十分适宜。当地产的冰脆李“色鲜、皮薄、清脆、味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普定县林业局局长杨波介绍,2002年,原国家林业局在贵州开展退耕还林试点,以解决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石漠化的问题。2014年起,国家和贵州省鼓励大量种植经果林,截至目前已经种植了25万亩经果林。其中,代表性的果品就包括冰脆李、梭筛桃、朵贝茶等。

“一亩地可以种74株冰脆李树,一棵树可以产60~100斤李子,可卖几十上百元,经济效益比传统栽种苞谷翻了几十番。”罗艳说。

坪上村村民陈红种了2亩冰脆李,今年收入有1.5万元。陈红还当上了生态护林员,一年也有1万多元的收入。“冰脆李不愁卖。上市后,在路边摆个摊就能卖了。还经常有客商开着卡车到田里来收购。”

坪上村的另一个村民贺斌几年前就做起了用冰脆李造酒的生意。“酒曲是我的独创。我这里每年都生产50吨左右的冰脆李果酒,利润也有30~50万元。”贺斌告诉记者,每年,他从当地村民手上收购约100吨的冰脆李。

“我实行最低收购价。哪怕市场价低到0.5元/斤,我也按1元/斤收购。高于1元的,市场价多少,我就按多少收。”贺斌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村民种植冰脆李的积极性,“要不然,他们赚不到钱,把树砍了。我也没原料了。”

贺斌说,他的冰脆李果酒在市场上可以场卖到30元/斤,“也有找我做贴牌生产的,这样可以卖到98元/瓶,一瓶还不到1斤。”

11月12日,贵州省普定县坪上材村民贺斌在制造冰脆李果酒。摄影/章轲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坪上镇冰脆李的种植,从大户带动散户种植到大户抱团组建合作社发展,规模逐步从2000余亩扩大到近2万亩。坪上镇还利用电商产业带动农特产品发展的效应,开辟了网络销售渠道,将冰脆李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销售,从起初平均1元/斤,到现在线下平均3元/斤、线上17元/斤。

第一财经记者在坪上村采访时看到,一条石子路一直通到冰脆李的田头。“我们将它称之为产业路。”罗艳对记者说,“以前摘的李子要靠背,2000斤李子有背到山下要走20趟。现在一辆车就装下了,人工成本能省下120元/天。”

当地人这样描述坪上镇的冰脆李:“石头开花,岩山结果,春到十里李花香,夏来家家摘果忙。”

杨波介绍,大规模种植冰脆李等经济林果后,普定县石漠化地区耕地亩产值从2008年以前的不足200元增加到如今的2000至20000元不等,农民增收路得到拓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普定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3128元增加到2017年的8337元。

罗艳对记者表示,坪上镇将采取“种智扶坪”与“种智脱贫”结合的方式,投资建设夜郎湖环湖产业带,增加农民收入。

如今,普定人又编了一首脱贫致富的小曲:“甜甜的果哟清香的茶,活力普定亦如画;山水有韵哟农田有香,锦绣普定奔小康。”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