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B端业务受制芯片模组,出门问问依旧看好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

第一财经 2018-11-29 12:27:32

作者:高歌    责编:宁佳彦

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放缓并不意味着市场在衰退,而是正在酝酿转型。

“从2012年成立以来,公司的使命是希望定义下一代的人机交互。这个过程比较曲折,现在做的很多事情,其实是在定义下一代的人机交互设备。”出门问问CEO李志飞在智能手表TicWatch Pro 4G版的发布会上如是说。

从2015年推出第一代智能手表,3年迭代4次,在切入B端,发力线下,拓展海外的同时,对于占据TO C业务80%的智能手表业务,出门问问依旧看好。

智能可穿戴设备酝酿转型

近两年不温不火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要卷土重来了?

根据IDG在全球范围内对可穿戴设备进行追踪的数据,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出货量增长趋缓,预计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将出货1.226亿台,比2017年的1.154亿台增长6.2%。

但IDG认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放缓并不意味着市场在衰退,而是正在酝酿转型:随着智能手表和新产品形态获认可,未来一年则将会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IDC可穿戴设备团队的研究主管Ramon T. Llamas表示:“厂商正在慢慢超越第一代可穿戴设备和体验,并将合作伙伴和应用生态系统整合在一起,以改进用户体验,而不仅仅是计步功能。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将会在通信、数字医疗保健、家庭物联网以及企业生产量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过去两三年,大家对可穿戴的兴趣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最近又觉得可穿戴还可以,例如智能手表与智能耳机的配合,代表着某种融合。”李志飞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手机的使用时间。

这种替代成立的条件是可穿戴设备使用体验的提升。而续航时间短、依赖手机(需通过蓝牙使用)等是制约智能可穿戴设备用户体验的痛点。

“借助eSIM(Embedded-SIM)带来的硬件红利,适用一号双终端业务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独立接打电话,可提供具有差异化的用户体验。”出门问问副总裁可穿戴事业部总经理林宜立表示。

对于未来IOT(物联网)终端的形态,李志飞一直坚信将是碎片化的,“不论是智能手表、还是智能音箱都会成为入口的一部分,这之间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涉及到构建一个生态,更大程度上是碎片化的、相互依存的多终端入口形态。”

目前BAT、小米都在构建这种生态,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很难做出的独立生态,对于巨头而言同样很艰难。

“IOT最终还是要有一个标准的协议,是在未来两三年内必须发生的,我们希望兼容所有IOT协议。”李志飞称。

逐年提升To B业务比例

在今年出门问问的营收中,面向C端消费者的产品仍然占据着80%以上的份额,未来2—3年,出门问问计划将TO B业务的比例从20%逐渐提升至25%~30%。

这样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来自C端市场的压力。

目前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群雄割据,巨头不惜以补贴的方式“赔本赚吆喝”,抢占入口。在价差过大的情况下,产品差异化的优势无从体现,这种局面对于创业公司而言颇为被动。

“成本方面我们也在优化,包括做带屏的智能音箱,我们的成本也是有竞争力的。但是再有竞争力,硬件以两百块钱卖,也不会有竞争力,坦白来讲,未来一年如果说巨头的策略还是那样的话,纯粹的To C是非常难的。”李志飞对第一财经等媒体表示:“这个时候商业模式还是(着重)To B和海外。”

具体而言,B端的重点领域是IOT的设备场景,如智能电视、机器人、智能家居企业,主要是用到AI语音芯片模组的地方,场景则主要是金融和保险行业。

但发力B端的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据李志飞透露,目前芯片模组的销量并不是很好,制约因素在于,芯片存在较长的周期,而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不受控;其次,芯片模组面对的是智能电视和智能机器人,以及一些智能家居设备,快速及时地做大体量短时间内难言容易。

“可能是考虑到成本、渠道,一些合作伙伴或许不会积极去用最新的产品,他们会想如果竞争对手没有用的话,为什么我们要加10%的成本去使用呢?这是我们会遇到的问题”李志飞说:“我们需要不断的告诉客户什么是好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进行思路转变。”

而对于今年年中提出的全年10亿GMV的目标,李志飞表示前三季度已经完成了70%,四季度在双十一、“黑五”等活动的促进下,有信心完成上述目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