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刚刚清空安盛天平财险,后脚就大幅增资国华人寿的资本大鳄刘益谦,在换牌的同时,还狠狠地赚了一笔。
公告显示:刘益谦掌控的天茂集团在出售安盛天平股权事宜上预计将实现投资收益约6.23亿元。这相当于2.8个鸡缸杯的价格。
事实上,就两者的业绩对比来看,刘益谦的换牌动机已经十分明显:成立于2004年的安盛天平财产险,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仅为955万元,去年全年亏损2084.62万元,而成立于2007年的国华人寿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5.03亿元,去年全年净利润27.34亿元。
两者之间,是6个半鸡缸杯的距离。
几经取舍
事实上,在对于国华人寿和安盛天平的取舍上,刘益谦也几经反复。
早在2016年2月,天茂集团刚刚募集资金97.93亿元收购国华人寿43.86%股权,使其合计持股达51%,进入控股子公司之列。
同年3月份又抛出总金额不超过95亿元的新的募资计划,用于收购安盛天平40.75%的股权、对国华人寿增资以及偿还银行贷款。
当时,天茂集团为安盛天平的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9.25%,根据刘益谦的设定,天茂集团要持有安盛天平50%股权,从而完成控股“寿险+财产险”的保险版图。
2015年,我国外资财险公司共22家,按保费收入计算,前十名外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占外资财险公司总收入的87%,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安盛天平的市场份额高达41%,远远领先于其他外资财险公司。
但4个月后,天茂集团又公告放弃了增持安盛天平的计划,原因在于交易双方难以完全达成一致。其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改为仅募集资金48.45亿元用于对国华人寿进行增资。与此同时,天茂集团还计划与国华人寿其他三家股东按各自比例对国华人寿进行增资,合计95亿元。
但95亿的方案迟迟未能落地,直到今年的10月30日,天茂集团引入了湖北宏泰、武汉地产、江岸国资等三家地方国资,才将国华人寿的增资方案敲定,而三家原股东并未参与此次增资。
天茂集团表示,本次对国华人寿的增资完成后,将提高国华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从而有利于增强国华人寿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力挺寿险板块的同时,对于盈利能力较差的财产险板块,天茂集团手起刀落全部沽清,2018年11月27日,天茂集团公告称,安盛天平控股股东AXA VERSICHERUNGEN AG (下称“安盛”)受让包括天茂集团在内的5家中方股东全部股权,每股转让价格约为10.87元/股,出售完成后,安盛将持有安盛天平100%股权。
压力都很大
事实上,无论是安盛天平抑或国华人寿,近两年的发展都面临诸多挑战。
国华人寿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本季度末,国华人寿保险业务收入23.8亿元,同比收缩60.65%;净利润2.66亿元,同比下滑41.0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22.6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31.28%,两个指标相比上季末有所改善,但依旧处于偏紧状态。
近两年,各寿险公司在保险业回归保障本质、万能险政策收紧的背景下纷纷转型谋求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短期内业绩大幅度下滑,尤其是对于中小寿险公司而言。
国华人寿上半年压缩万能险规模,转而重点发展长期期缴产品,导致银保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了14.84%,保险营销员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了43.26%。
与此同时,国华人寿也在力图为保障型产品拓展新的销售渠道,比如与代理渠道、互联网中介渠道合作等。
对比国华人寿,安盛天平的“内忧外患”更加复杂,现如今,国内财产险市场的竞争已到了白热化阶段。
一方面,市场高度集中,其中三家上市财险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市占率合计63.9%,剩余的不多的市场空间留给了众多的中小财产险公司。
另一方面,一家独大的车险市场几乎绑架了所有的财产险公司,按照直接保费收入计算,截至2017年底,安盛天平的“商业车险+交强险”业务占总保费收入高达92.29%。
2015年之后受商车费改影响,汽车保费价格下降,车险规模增速进一步放缓,且已经到了微利甚至无利的境地,费改和机动车数量下滑双重因素叠加,未来车险保费市场将更不容乐观,财产险公司也面临另寻出处的问题。
驱动贸易战的底层思想是把美国利益从世界格局中割裂出来的“美国优先”思想。但这种美国优先的想法实际和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地位有根本性的冲突。
从冯佶的履历来看,她过去覆盖的业务领域也完全与恒瑞医药近年来的战略重点相匹配,有望推动恒瑞医药在非肿瘤领域的快速拓展。
江北在少数民族区域Katzie First Nation做土地开发和规划管理工作,这里只有不足1000名部落居民。
可以确定的是,DeepSeek为行业竞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开闭源的天平开始向开源一侧倾斜。
在去年的险资举牌“高潮”中,长城人寿的“戏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