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药明康德上市首日破发,医药CRO龙头下一步如何布局

第一财经 2018-12-13 14:15:17

作者:吕进玉    责编:乐琰

这家“全球排名第九、亚太排名第一”的CRO巨头除了在CRO行业游刃有余,其在资本市场上也并非新手。
药明康德H股挂牌首日破发 公司称带量采购对发展有利

12月13日,CRO(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行业翘楚药明康德正式在香港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发行(IPO),上市首日即破发,开盘股价下跌1.47%,股价报67.00港元,发行价为每股68港元。截至发稿仍在67港元/股附近波动。昨日下午,暗盘价格一度下跌5.81%。

药明康德是一家新药研发服务的提供商,主营业务为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等一体化平台及配套服务;同时也在境外提供医疗器械检测及境外精准医疗研发生产服务。

其招股书显示,药明康德是中国规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合同研发服务(CRO)和合同生产/合同生产研发业务(CMO/CDMO)两大类别,通过全球27个研发基地/分支机构为超过3000家客户提供各类新药的研发、生产及配套服务。

药明康德否认财技惊人

这家“全球排名第九、亚太排名第一”的CRO巨头除了在CRO行业游刃有余,其在资本市场上也并非新手。上月末在IPO发布会中,有记者夸赞称公司“财技惊人”并询问明年是否还有同系或旗下创投企业的上市计划。

药明康德联席CEO胡正国对包括第一财经记者在内的媒体否认了公司管理层资本操作能力强,并称之为是执行能力强。

2007年8月9日,药明康德以WuXi PharmaTech为主体在纽交所上市。2015年12月完成私有化退市,市值33亿美元。从2015年8月初宣布私有化到私有化完成,药明康德仅花了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同时在2015年5月,药明康德还开始着手布局“一拆三”,即是药明康德(2359.HK、603259.SH)+合全药业(832159.OC)+药明生物(2269.HK)的组合。

此前有公开资料显示,药明康德最初登陆A股时披露的募资规模为57.41亿元,最终确定的募资规模为22.51亿元,缩水率高达63%,原定的募资项目也从10个减少到4个。因此药明康德登陆A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确定赴港上市。而实际,从确定赴港上市到今天正式在香港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发行,也仅耗费4个多月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4月,药明康德还分拆其主营小分子药物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的CRO服务业务的合全药业挂牌新三板。据悉,药明康德已将3亿元上市募集资金投入对应项目中,其在8月22日公告中显示,苏州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扩建项目投入2487万元,天津化学研发实验室扩建升级投入7595万元,药明康德总部基地及分析诊断服务研发中心投入2亿元。

打造A+H双资本平台

如今,已成功登陆港交所的药明康德本次拟募集资金约为75亿港元,药明康德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司此次发行H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在全球范围推进能力和规模的建设、外延式并购CRO及CDMO/CMO公司,投资布局大健康生态圈建设、开发医药领域前沿科技、偿还银行贷款、补充运营资金等。

在开发医药领域前沿科技上的规划则是将在人工智能,自动化实验室,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开发上做投入。实际上,12月11日,药明康德就已经宣布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扩建研发基地,而此次募资中便有5亿港元将用于圣地亚哥的实验室和cGMP生产基地的建设,而这也是其在A股市场上未能完成事业的延续。

随着H股的成功发行,药明康德成功实现“A+H”股双资本平台的落地。胡正国认为,A+H股的双资本平台,可以让投资者和公司的潜在客户及现有客户,更全面地了解公司;同时,A+H股平台也使药明康德的资本运作能力大大加强,为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本支持。

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则表示:“我们将以此次H股上市为契机,继续坚持能力和规模建设,构建大健康领域创新生态圈,赋能更多初创公司、研究机构、科学家、创业者、医院和医生,汇聚医药健康领域更多的经验与智慧,和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早日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的伟大梦想。”

目前,药明康德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全球各地设有27家营运基地和分支机构,活跃客户超过3000家。在此前中国香港IPO的交流会中,记者向胡正国了解此次募集资金是否足够药明康德庞大的发展计划。胡正国表示,目前集资额可满足公诉招股文件所披露的资本性及技术投入的需求,如果未来还有其他资本需求,还有银行借款等融资渠道考虑。

胡正国还透露,公司在美国费城的细胞治疗业务在建能阶段还未放量,但相信明年这个业务会有大的增长。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