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原主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用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萍,在近日公开演讲时表示,为了落实国家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要求,解决行业痛点,帮助从业机构防范和化解多头借贷风险,提升风险防控和合规运营能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行业信息共享,督促会员机构在现有法律和规则框架下使用数据,履行法定义务,保护客户隐私信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结合自身近期参与的四个P2P问题频发地区的调研情况,刘萍称,这四个地区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信用体系不健全和社会违约成本低,使得很多人敢冒着风险来破坏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
针对这一问题,刘萍表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建设的行业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数据分析,识别欺诈、多头借贷、过度负债、逾期违约等高风险行为,有效降低风险、解决坏账隐患,作为行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信息基础。该平台被很多会员单位用作贷前审查和贷后风控的抓手,得到了使用数据机构的认可,其中有平台初步核算该平台已为公司运营节省了数千万元。
以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导向,同时着眼长效,刘萍还就建设有利于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贯彻落实专项整治有关要求,继续完善行业基础设施体系;二是推进行业信息共享,助力信用体系建设;三是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专业指导作用,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进行研究。
本次清理整治的重点是,以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等形式设立和实行的违反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的各类规定文件,以及各级政府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做法情形。
聚焦当前不断完善发展模式和监管方式的平台经济领域,建立健全以法治为基本架构的智慧型信用监管正当其时。
结合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建立信用政策出台前的评估措施,清理假借信用评价、信用管理之名变相设置市场准入门槛,设立交易壁垒,制造地方保护等行为,坚决防止信用管理措施泛化滥用。
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针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发出书面纠正侦查活动违法通知6500余件次,对涉企刑事案件监督撤案400余件。
为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财政部将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并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债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