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网站12月27日发布消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8年第四季度(总第83次)例会,会议指出,要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推动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之间形成三角良性循环;同时,要在利率、汇率和国际收支等之间保持平衡。
对比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今年第三季度例会后发布的消息可以发现,本次例会中提到“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利率、汇率和国际收支等之间保持平衡”,而第三季度例会则仅提及“在利率、汇率和国际收支等之间保持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消息公布后,截至下午16点30分左右,在岸人民币对美元跳涨拉升近200个基点,收复6.87关口,自日内低位反弹300个基点,刷新12月13日以来新高。截至发稿,在岸、离岸人民币分别在6.86和6.88上下震荡,离岸人民币一度升破6.88关口,日内涨幅扩大至267个基点。
此外,第四季度例会没有提及“中性”二字,也没有提“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这些在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亦有体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货币政策更强调“中性”,而今年则不见“中性”二字;去年强调“关注货币政策供给总闸门”,今年强调“松紧适度”和“流动性合理充裕”;去年强调“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今年则是“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具体来看,会议传递出多项重要信息:
——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边际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提高货币政策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综合施策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之间形成三角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增强金融业发展活力和韧性。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利率、汇率和国际收支等之间保持平衡。
——稳定市场预期,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最近几年人民银行连续多次降准降息,货币政策的状态是支持性的,总量比较宽松。
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以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为目标,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在国际金融市场开展投资,实现了投资组合较为有效地分散化。单一市场、单一资产的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总体有限。
美国极限施压的尽头未必是人民币贬值,反倒可能成为人民币的拐点。
经济学家们认为,应理性看待我国经济发展良好态势,未来我国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并坚持扩大开放。
正式入主白宫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中国的关税措施或威胁令人应接不暇。但迄今为止,面对关税风暴的冲击,人民币汇率不跌反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