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近日发布报告认为,全球银行业已经全面步入数字化时代,如应对不当银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将持续下降。
这份《麦肯锡中国银行业CEO季刊》2018年冬季刊《全球数字化银行的战略实践与启示》认为,在过去的五年中,围绕“数字化”、“大数据”、“金融科技”、“敏捷银行”、“生态圈”和“开放银行”六个主题,领先银行纷纷开启各自的探索。国内的银行也已经开始积极尝试,但实践效果喜忧参半。
“银行家们普遍的困惑在于如何合理布局数字化战略、如何规划数字化实施路径、如何推动创新从亮点变成规模化的实践,以及需要建设哪些配套核心能力和如何开展组织的敏捷转型等等。”上述季刊称。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中国金融机构咨询业务负责人曲向军表示,全球银行业正在迈入第四个重大发展阶段——数字化时代。如果数字化冲击如预期那样强烈,且银行不采取任何应对措施,那么全球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将从现在的8-9%跌至2025年的5.2%;银行业若能够把握好提升数字化生产力的机遇,则到2025年可捕获3500亿美元的机会。
“从2016年到2018年期间,全球银行业的ROE主要是在下降的,中国银行业也是处在资本回报率下降的周期。我们预计到2025年是银行的分水岭,如果拥抱数字化资产做得好的银行,回报率可以比一般的银行高5%。”曲向军称。
从国外来看,一些领先银行已开始了数字化之旅。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韩峰介绍称,全球领先银行投入税前利润的17-20%用于数字化银行的改造和金融科技银行的布局,这些银行均已收获了显著成效。
“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往往需要多年的持续推动和团队建设,领先银行的IT和大数据人员占比通常达到20%以上。”韩峰说。
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也在快速增长。2018年前三个季度,全球金融科技风险投资总额预计将高达308亿美元,较2012年增加283亿美元。不少金融机构以投资者身份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并通过合作实现协同效应。
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石炜麟表示,近年来,金融科技的概念在全球广受关注,在过去五年中,全球风投机构对金融科技的投资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地区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平均交易规模几乎比全球均值高出一倍。
曲向军表示,未来5年将是国内银行业群雄争霸的关键分水岭。只有那些真正将数字化与创新融入基因的银行,才能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AI大模型已成为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①高盛预计今年美国逼近零增长 通胀大幅走高 对美元非常悲观;②销售业绩不及预期 奢侈品行业领头羊LVMH跌近8%;③Meta反垄断案开庭 收入引擎Instagram和WhatsApp面临分拆风险。
①花旗随华尔街同行看淡美股 美股趋势逆转 高估值承压;②高盛、瑞银、小摩齐发报告看涨 黄金:避险需求与货币属性共振;③高盛一季度股票交易收入创纪录 但投行收入同比下降8.1%。
“目前为止,在亚洲区我们依旧超配中国市场,对中国市场并没有特别悲观。”
金融领域因其数据密度高、专业性强,暴露出大模型垂直行业数据供给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