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将英国总部搬往新加坡,英国新首富戴森为何“食言”

第一财经 2019-01-23 19:50:45

作者:高雅    责编:盛媛

英国新首富戴森曾对英国脱欧前景充满信心,然而在脱欧博弈胶着之际,他却将公司总部撤往新加坡。

英国刚刚见证了一位新首富的诞生,这位新首富就从英国撤走了公司总部。

当地时间22日,英国家用电器生产商戴森公司表示年利润首次突破10亿英镑大关。该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一举登上英国首富的宝座。

然而,就在同一天,戴森宣布将公司总部从英国搬迁至新加坡,此举可能会导致英国政府失去每年高达6000万英镑的税收。

此前,坚定的脱欧派支持者戴森本人曾称,脱欧可以助力英国科技发展,并获得更大的机遇。那么,戴森公司为何此时将总部搬离英国呢?

宣布总部搬迁的戴森公司,只是选择撤离英国或做出紧急备案的公司大军中的一员

商业榜样离开

2014年,当戴森宣布将陆续在英国投入15亿英镑建设科技园区时,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将戴森公司称为“伟大的英国成功故事”。

除了英国知名企业家这一身份,戴森也是一位硬脱欧派,他曾经呼吁称,英国应该干脆利落地离开欧盟,并提议不要与欧盟过多谈判,因为欧洲公司更想要英国市场的准入权限。他曾自信满满地说:“欧盟会自己找上门来的。”

时过境迁,卡梅伦因脱欧公投结果辞职,而戴森也做出了从英国搬离总部的决定,并招致了英国各界的批评。

英国前保守党科学大臣吉马(Sam Gyimah)就称戴森此举是用双重标准对待脱欧问题,这对当初听信了他的倡议而即将受到脱欧巨大影响的公众非常不公平。自由民主党议员莫然(Layla Moran)也表示,戴森的决定令人难以置信:“当初脱欧派的商界代表现在却要将他的生意撤出英国。”

然而,戴森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吉姆·罗文(Jim Rowan)否认了搬迁决定是受到英国脱欧的影响。他称,这次搬迁计划并非仓促决定,而是出于对未来发展的考虑。罗文称,戴森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的销售业务飞速增长,戴森公司收入中超过50%的利润是在亚洲地区获得的。

此外,戴森的生产线和供应链也早已在亚洲铺设开来。去年10月,戴森公司发布了在新加坡开设新的电动车工厂的计划。罗文称:“亚洲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这里也是最大的电动车消费市场,未来这一趋势只会加快。”

外界猜测,这一决定与两地的税务政策有关。据英国政府公司注册处网站信息,2017年戴森公司缴纳了1.85亿英镑的税额,英国的企业税率为19%,新加坡则为17%。此外,英国对于超过45万英镑的资产征收高达40%的遗产税率,新加披并没有这一税务名目。

不过,罗文坚称:“税务的影响是微小的,我们无论在哪里经营都需要缴税,而且我们也会继续在英国缴税。”罗文还表示,戴森公司将持续在英国投资,保留英国所有分部的“核心创新和管控职能”。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10月,新加坡与欧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目前,戴森公司在英国威尔特郡的马姆斯布里设立总部,创造了造价超过3100万英镑的机械与科技园区,和4000个工作岗位,且在附近的哈拉温顿也雇佣了400位员工。

“黑色星期二”

其实戴森只是选择撤离英国或做出紧急备案的公司大军中的一员。

据去年安永此前的报告,2018年6月中旬他们监控的222家公司中有75家,都对于搬离伦敦进行了公开证实或意向声明。大量的金融业、运输业公司宣布将搬离英国,汽车生产商和零售商也宣布会短暂停产或进行提前大量储备。

而随着距离脱欧的时间越来越近,英国脱欧的协议却仍然未尘埃落定,企业的动作也因此越来越频繁。仅仅是当地时间周二,就有诸多公司宣布离开英国或启用紧急方案,比如英国邮轮公司P&O、日本电器公司索尼、豪华汽车生产商宾利、跨国电气或电讯零售商Dixons Carphone、英国最大的宠物连锁店Pets at Home等。

英国邮轮公司P&O已经拥有长达182年历史。然而,由于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它宣布在英国脱欧之前,会将其旗下全部船只从英国籍重新注册到欧盟国家塞浦路斯,以保证在脱欧后税务安排不会受到影响。

除了P&O,还有不少老牌英国本土公司因为脱欧宣布离开英国。在英国直接雇佣了1.5万名员工的飞机制造商空客就在去年6月宣布,如果英国未能成功与欧盟达成最后的贸易协定,会从英国搬离。英国石油及化工巨头英力士集团的老板、英国前首富吉姆·雷克利夫也宣布了要离开英国前往免税国家摩纳哥的计划。此前,他还曾因在商业和投资方面对英国的贡献而被英女王授爵。

此外,豪华汽车制造商宾利表示公司正在大量储备生产零件,并将脱欧描述为威胁到公司利润的“杀手”。而早前,德国宝马公司宣布,在英国脱欧后会将其在牛津的工厂停产一个月,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则宣布届时会停产六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