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24日披露,2018年,我国新投产7台核电机组,新增装机容量884万千瓦,AP1000和EPR全球首堆建成投产。截至2019年1月20日,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45台,装机容量4590万千瓦,排名世界第三;在建机组11台,装机容量1218万千瓦。据中电联统计,2018年我国核电发电量约2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
经历了2016-2017连续两年“零审批”之后,2018年核电工程建设加快,三代核电机组陆续投产,技术可靠性得到进一步验证。2018年全球首个AP1000机组——三门核电两台机组建成投产,全球首台EPR机组——台山核电1号机组亦已商运。同时,华龙一号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随着第三代核电机组成功商运,核电技术障碍基本扫除,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核电建设明显加快。。
此外,内陆核电有望获得突破性进展。1月3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印发《青海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工作方案(2018—2020年)》,方案指出:稳步推进核能供热及核电项目前期工作。
根据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国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800万千瓦,预计至2020年将招标30台以上机组,如果按照每台机组150亿元计算,则总体市场空间近5000亿元。建议关注核电主设备生产商及建筑商:中国核建(601611.SH)、东方电气(600875.SH)、台海核电(002366.SZ)和中核科技(000777.SZ)等。
{{item.suffixTags}} | {{ item.stockName }} {{ item.code }} | {{ item.close }} | {{ item.upDownPer }} | {{ item.upDown }} |
本次核准的机组中有8台类型均为“华龙一号”,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已从“引进消化”向“自主输出”转变。
4月27日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中国核电机组已安全运行600多堆年,在建机组质量整体受控
当前业界正在加强核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降低非计划停堆次数、提高核燃料燃耗、延长换料周期、延长核电寿期、提升核燃料组件质量与可靠性等,进一步提高核电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核聚变技术的难度大,目前仍面临耐辐照、耐高温材料和超导技术等多方面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