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万亿级预算绩效评价市场火爆,指标缺位等难点仍存

第一财经 2019-02-26 12:40:47

作者:陈益刊    责编:杨志

全国政府财政支出超过30万亿元,如何将这笔钱花的更有效率,是全面推开预算绩效评价的初衷。

中央发文要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后,南京一家会计事务所的预算绩效评价业务增长迅猛。

近日在杭州举办的国家治理与财政绩效论坛上,南京这家会计事务所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了该信息。

去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这点爆了预算绩效评价市场。

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发现,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2018年各级财政评审机构结合职能转型要求积极开展绩效评价业务,2018年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首次突破1万亿元,约1.16万亿元,同比增长83.14%。

全国政府财政支出超过30万亿元,如何将这笔钱花的更有效率,是全面推开预算绩效评价的初衷。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上述论坛上表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际上不仅仅是解决钱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公共部门的职权利的重构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有绩效,才能实现钱与事、权与责、决策与执行,服务与需要有机融合,做到了这一点,国家治理才能有效。

“通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升公共职能管理服务效率,避免与大众当前需要与未来期待脱节,从而防范化解因政府服务与群众需要可能脱节而导致的公共风险,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更好的体验感,这才是我们预算绩效所应追求的目标。”刘尚希说。

但在预算绩效评价具体实操环节,目前仍存在不少难题。

上述会计事务所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在给具体项目做绩效评价时,最大的难题是全国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评价指标标准,这导致实际评价中比较难把握。

正是由于缺乏相关统一的绩效标准,这也导致了同一个项目,不同机构得出完全不同的绩效评价结果,从而使得绩效评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受到质疑。

对此,《意见》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共性绩效指标框架。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实现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可比可测、动态调整、共建共享。

财政部去年底也发文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健全本行业、本领域核心绩效指标体系,明确绩效标准,规范一级项目绩效目标设置,理顺二级项目绩效目标逐级汇总流程,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上述论坛上,两位地方财政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地方越来越重视预算绩效评价,但推动起来依然碰到不少阻力。比如预算绩效评价中,定性的东西太多,定量的太少。即使有了评价结果,也基本到此结束,很难再把结果运用起来。

目前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尚未建立,是当前绩效评价推动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上述《意见》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抓紧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本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督促改进,对交叉重复、碎片化的政策和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并按照有关规定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领域。

目前一些地方将绩效评价结果跟预算资金安排挂钩。比如,广东省财政厅明确,根据2018年省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结果,除补助个人的民生项目外,原则是对绩效评价结果为中的项目,按20%比例压减预算,评价结果为低、差的项目,调整用途或不予安排。

浙江大学财税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金珊在上述论坛上表示,目前各地对公共支出绩效的评价主要侧重于资金绩效的考核,即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和既定产出的完成情况。然而公共支出体现了公共政策的倾向与重点,公共政策又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因此,对其政策绩效的考核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彩认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建设现代财政,因此从决策者到每个预算部门,都要培养绩效理念。同时,还要坚持法治建设与制度设计。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