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对于大湾区的建设和融合来说,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的流动至关重要。目前,粤港澳还未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要素自由流动,而“人”的率先流动可能会带动“物”和“资金”在大湾区内的流动。
就拿香港人来粤工作为例:在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历史机遇下,香港的青年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香港人来粤就业可能会是大湾区的常态,就像现在很多人住在东莞,在深圳上班。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将是今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其中,人员往来便利化的实现,相对来说是最容易的。”
相关政策正在推动。在人的流动上,2018年下半年国务院宣布取消11项行政许可等事项,其中包括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
而就地方来说,早在2018年3月,深圳前海管理局就率先宣布,在前海就业的港澳居民可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以免《台港澳人员就业证》较多的办理流程和复杂的过程影响港澳人士在内地就业的积极性。此前,前海也已实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双15%”的政策,对港澳人才给予个税补贴,降低个税税率差对其薪酬的影响。
彭澎说:“但是未来,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货物和资金上的流动更加便利,将是一大挑战。因为香港是自由贸易港,是免税的。在这方面如何突破,将是一个重要的看点。”
这批LNG提取自珠海LNG接收站,标志着大湾区首单跨关区保税LNG加注业务成功落地。
随着“金融30条”的印发,南沙在创新创业、民生服务、特色金融、规则衔接、跨境投融资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央企中交倾力打造广州城市新地标 助力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荔湾3-1平台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超4000天,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410亿立方米,为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
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逐步形成,可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