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扶贫就是其中硬任务之一。
日前,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也提出要主攻深度贫困地区,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邢成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做好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就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好的开端。其次,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与收尾阶段,但脱贫攻坚仍面临着脱贫成果巩固、农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和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等遗留问题,这些遗留问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得到持续的解决。
他认为,做好两者的衔接工作,还意味着要在精准扶贫脱贫的既有工作范围内与乡村振兴的要求进行对接,比如要将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要求结合起来,如何从扶贫的要求转向更高水平的产业兴旺,要统筹考虑;再比如生态宜居的要求可以与生态补偿扶贫衔接,但是生态补偿扶贫比较具有局限性,如何升级现有的生态扶贫工作等;如何激发贫困群体的主体性,也是如何激发乡村振兴主体内在动力的问题,这些都要统筹考虑的。
报告还提到,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
邢成举表示,“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三保障”层面的。
具体来说,在义务教育的保障层面,由于不能采取强制措施,所以说尽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未完成义务教育的青少年仍有出现,其家庭对一些因厌学或是学习成绩差而不愿意上学的,也没有有效的应对办法;在基本医疗有保障方面,尽管有新农合和大病保险,但这仍意味着贫困户可能会因为新的疾病而负债或是返贫,医疗保障水平低且医疗基金的承受能力也相对有限;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一些农户不愿意搬入新建住房,因为可能远离了耕地等;二是集中搬迁后,各种费用上升,导致农户的生活开支上升,生活水平下降。
“三区”指的是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指的是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这些地方历来都是贫困集中连片的地区,脱贫难度是最大的。
在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国家出台专门文件《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明确新增扶贫资金要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投放,同时还从人力资源、扶贫组织队伍、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针对因病致贫、残疾致贫、因灾致贫和因学致贫等特殊贫困人口也都会陆续突出专项性的保障政策以解决其现实困难。对“三区三州”脱贫攻坚主战场的高度重视,充分彰显了中央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坚强意志和决心,确保“在实现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到后半程,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越往后面,越要清醒认识到,现在留下的都是“最难啃的骨头”、“最难攻的碉堡”。
报告中提到,越是到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越要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
国家开发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开行将不断完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生态治理、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
湖北近年来涌现出潜江龙虾、随州香菇、洪湖藕带、武当山茶等多个区域公用品牌。这些优质农产品如何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完善农村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