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炒作从来不按常理出牌,这个4月轮到了被誉为“超级真菌”的医药概念股。
截至今日收盘,在沪指尾盘跳水失守3200点的情况下,该板块仍有多股涨停。此前一度掀起涨停潮。
今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否认公司产品能够治疗“超级真菌”。
连续四日涨停的方盛制药表示,公司股票市盈率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尚未正式申请工业大麻种植许可证,且工业大麻的具体投资额和用地规模暂未确定。此外,公司生产的抗感染类药品占营业收入比重不大,且主要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规药物,市场同类竞品较多,目前暂无明确证据证明能够治疗媒体所报道的“超级真菌”相关的疾病。
连续两日涨停的联环药业表示,公司主要品种均不可用于治疗耳念珠菌。公司生产品种硫酸黏菌素片适应症为肠道手术前准备或用于大肠杆菌性肠炎和对其他药物耐药的菌痢,该品种近年来产量和销量均很小,2017年和2018年均未销售,该产品不会对公司近期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同日,北京疾控中心和国家卫健委相继发声。北京疾控中心表示,由于健康人通常不会感染耳念珠菌,因此耳念珠菌对于普通公众的健康威胁较低,公众不必恐慌。
国家卫健委也同样指出,根据我国监测数据及已有病例报道,目前国内所受到的耳念珠菌威胁并不严重。
卫健委表示,第一,耳念珠菌在国内发生仍属个案。目前中国共报道耳念珠菌感染18例,并且没有集中暴发案例。同时在我国近10年间、覆盖230家医疗机构的侵袭性真菌病监测中,耳念珠菌的发生率低于1/20000;而且在已经完成的全国范围67家ICU病房念珠菌血症的研究中,亦未分离到耳念珠菌。当然也因检查技术复杂,不排除可能有漏诊的病例。
第二,中国耳念珠菌耐药情况并不严重。我国已报道的18例耳念珠菌,对除氟康唑外的所有抗真菌药物均敏感;我国最早分离的耳念珠菌对所有抗真菌药物均敏感。换言之,称中国地区的耳念珠菌为“超级真菌”并不准确。
第三,耳念珠菌的致病性并未显著高于其他真菌。虽然美国CDC指出,美国近50%的耳念珠菌感染者在90天内死亡,但侵袭性真菌感染多发于危重症及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人群,总体死亡率在40%以上,患者死亡也不单纯是由于真菌感染导致,而是多因素形成的临床结局;而且据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研究表明,耳念珠菌与白念珠菌等常见念珠菌所致感染的死亡率之间无显著差异。截至目前,我国尚未见耳念珠菌感染导致死亡的病例报道。
综上,耳念珠菌流行具有地域性差异;该病原真菌在世界范围的出现,提醒在我国确实应该重视病原性真菌及其所致感染的防治;在进行监测和防控方面的工作时,一定要按照规范的方法对病原性真菌做出准确的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
2024年,约26%的A股公司评级上调,集中在非必需消费品、金融和医疗保健等行业。
卫浴代工龙头瑞尔特因董事长离婚事件而出现股权变动不确定性。
淘宝在美区App Store免费iPhone应用程序总榜中的排名从4月15日的第8名再次上升,目前排名为第7。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A股市场或已迎来逆向布局的重要时间窗口。
8日午间,10家沪市公司发布回购计划,金额将达12.2亿至23.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