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化医改中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抓手之一,4+7城市带量采购试点政策不断推进,部分药品价格虚高的历史或将终结。
“药品价格有效降低。通过发挥以量换价的优势,试点地区中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52%。同时,一些非试点地区也实行价格联动,部分未中选品种企业也主动降价,争取试点以外的市场,药品价格整体呈明显降低趋势。”4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薛海宁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对带量采购,国家一直强调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及时全面推开”。随着药品降价的趋势星火已燎原,越来越多的省份以试点城市为支点,对带量采购进行积极响应。
4月8日,辽宁省发布《关于辽宁省14个市组成药品采购联合议价组的通报》,称经过各市医保局报备,该省14个市自愿组成辽宁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联合议价组,负责全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联合议价工作。这一联合议价将带来价格联动效应。
此前,辽宁省已经暂停125个品规不降价药品的挂网采购,失去挂网采购资格的药企达到60家。海南省也同步跟进,不降价的17个药品也被撤网。
据公开信息,早在“4+7”正式执行之前,福建省就已经明确要全省跟进带量采购结果;广东省也于3月发布通知,要求坚持集中带量采购原则,统筹推动省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和广州、深圳GPO平台实施价格联动;另据业内消息,四川也有意跟进带量采购。
近年来,国务院和相关部门不断加强药品供应保障顶层设计,围绕社会反映强烈和各方关注的突出问题,先后出台了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两票制”,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以及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全链条各个环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提高了我国药品的质量和可及性,逐步规范了药品流通秩序,进一步降低了虚高药价,减轻了群众用药费用负担,为深化医改“腾笼换鸟”、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腾出了空间。
据薛海宁介绍,除了带量采购之外,为了进口药进一步可及,在2018年,国务院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行零关税;同时开展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新增17种抗癌药进入医保目录,价格平均降幅为56.7%;开展抗癌药省级专项采购,共有1714个药品降价,平均降幅10%。
据介绍,各地抗癌药降税降价政策逐步落地见效。所有省份都全部实现挂网采购,并且纳入医保支付,保障了患者的用药需求。积极创新药品采购方式,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的基础上,部分地区开展了跨区域联合采购、GPO采购等。在北京、上海等11个城市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医保局分别出台配套政策,从切实保证中标药品质量、做好中标药品的配备使用、落实医保保障。
“医药行业格局发生改变。带量采购有利于进一步消除医药行业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市场秩序日趋规范。”薛海宁表示。
行业格局之变不止限于国内药企,进口药企也开始谋动。
据公开信息消息,赛诺菲将“4+7”品种波立维与安博维合并成同个产品管线,克赛与诺维乐合并。诺华的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已在陕西、甘肃、云南、浙江、贵州等城市主动申请降价;辉瑞的阿托伐他汀钙及苯磺酸氨氯地平、西安杨森的利培酮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等均在四川有不同程度降价;礼来的奥氮平口崩片、培美曲塞二钠分别在辽宁、浙江降价等。
2022年至2024年出生的婴幼儿,应当在2025年提出育儿补贴申请
《医疗保障法(草案)》未明显体现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商业健康保险仅作为配套条款出现在附则中。
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3期活动将围绕《医保+商保:共同促健康、惠民生》这一主题,邀请来自医药、保险、高校等领域的重磅嘉宾共同探讨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如何协同运作、更好地惠及民生。
机构指出,下半年市场将开启下一阶段上涨行情,并有望突破2024年下半年的阶段性高点。
自2025年9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非深户籍学龄前儿童可参加深圳居民医保,预计每年将有约10万名儿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