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国美国商会和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一项最新联合调查显示,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深远,正在伤害美国在华企业的竞争力。
调查显示,高达74.9%的受访企业称,关税的增加对其业务产生消极影响。其中,制造业企业受到美国关税影响的比例最为显著,高达81.5%。
该联合报告还指出,为了应对关税影响,35.3%的受访企业逐渐开始实行“身处中国,服务中国”策略,即将产品制造和采购在中国本土化,并主要服务于中国市场。
此前,在5月14日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中国欢迎外国企业加大对华投资,我们也将继续努力,为外国投资者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营商环境。
关税伤害美国在华企业竞争力
上述调查共计收到近250份反馈,其中61.6%来自制造业相关企业,25.5%来自服务业企业,3.8%来自零售经销企业,此外9.6%来自其他行业企业。
调查结果显示,在华美国企业感受到的关税影响主要反映在产品需求的降低(52.1%)、制造成本的增加(42.4%),以及产品销售价格的提升(38.2%)上。
在其他令人担忧的因素中,45.6%的受调查企业担心运营成本增加,还有22.2%的美国商会会员企业担心要被迫为现有产品寻找替代来源。
此前,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何墨池(Mats Harborn)也代表欧盟在华企业对附加关税表达过类似看法。
他称:“我们四分之一的会员有对美出口业务,他们已经受到了这些关税的影响。将关税税率提升至25%将对这些公司造成极大的损害,其连带的负面效应更将波及全球。”
身处中国,服务中国
如前所述,为应对关税影响,35.3%的受访企业逐渐开始实行“身处中国,服务中国”策略,即将产品制造和采购在中国本土化,并主要服务于中国市场。
调查认为,这种策略对许多企业来说是理性选择,使其既能免受关税影响,也能保持其开拓中国国内市场机会的能力。此外,也有33.2%的企业表示选择推迟或取消投资决定。
此前,中国美国商会曾在年度白皮书《2019美国企业在中国》(下称《白皮书》)中指出,中国仍然是美国企业给予高度重视的投资地点,98%的受访美国企业都表示会继续开拓中国市场,并认为在不断增大的中国市场中存在重要机遇。
同时,《白皮书》指出,近42%的受访美企表示中国是其优先度排名前三的投资目的地,比2017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其中,五分之一的企业将中国列为最重要的投资地点。
具体到行业而言,从事技术和研发密集型行业美企的对华投资态度发生了最大的变化,2017年只有51%的相关行业企业将中国列为前三的投资目的地,而2018年,这一数字比例上升至63%,增加了12个百分点。
而在消费行业、服务行业,以及工业和资源行业,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继续将中国列为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比例分别为79%、57%和52%。
耿爽则指出,根据中方有关部门统计,2018年中国新设外资企业超过6万家,增长69.8%。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一年美方不断威胁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情况下,去年9月,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依然决定在华建设大型独资石化项目。耿爽表示,企业选择在哪个国家投资营商,选择谁作为合作伙伴,自然会根据自身利益和市场原则作出商业决定,不是什么人一两句话就能左右的。
他指出,中国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在中国能不能赚到钱,外国企业包括美国企业已经用行动表明了态度,用脚投了票。
方案内容包括完善企业咨询制度、加强对企业融资的支持、维持就业和培养人才、刺激国内消费、转变产业结构和增强竞争力等。
商会会员企业仍然展现出一定韧性。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美方滥施关税,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
“这充分暴露了美方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已经到了毫无理性的地步。”
我们注意到,美方行政令公布的对中国产品加征的税率为41%,比此前美方所称的加征关税税率还高20个百分点。中方对美方肆意的单边关税措施坚决反对,严厉谴责,并已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