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今年一季度股市“开门红”,公募基金规模也出现暴增。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募基金规模暴增8000多亿,整体盈利超6000亿元。其中,非货基规模一度站上6万亿关口,创下2017年以来新高。
不过,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认为“公募基金,从产品盈利的角度还不错,但是投资者感觉好像没那么好。”
在“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詹余引在发言时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尽管公募基金有超额收益,拉长时间来看,其创造的回报也不错,但是基金持有人,即受益者并没有真正从中获得或者感受到较高收益。原因为何?
詹余引认为,首先与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有关。目前,公募基金行业资产结构不均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整个公募基金规模13万亿,其中60%左右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占比接近20%,股票型基金在去年只有8100亿规模。
其次,换手率高是市场突出问题。“换手率非常高,是我们行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历年的年度换手率都是在200%,甚至到400%,市场活跃的时候换手率更高,400%是什么概念?三个月就换一次。”詹余引援引数据表示,将所有类型基金分成五组,按照换手率的高低去看超额收益的情况,可以发现换手率越高,超额收益反而是越低的。
同时,与投资者类型相关。数据显示,基金持有人当中个人和机构大概各占50%。但在不同的资产类别里面,又出现不均衡的情况。个人投资者的基金投资主要集中股票型、混合型产品,在货币基金中投资较少。
个人投资者换手率高的情况也很突出。基金业年报数据显示,个人持有单支基金的时间不超过三年,持有时间小于六个月的比例占16%,半年到一年占26%,接近40%为一年以内持有。
“个人基金的申赎率和前面的换手率之间高度的相吻合,个人的申赎行为非常严重影响了机构的操作的行为,或者说它的投资策略。”詹余引表示。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詹余引认为,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需要长期投资者的,上述情况的存在对于基金管理人提出更高要求。他建议,应大力发展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倡导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理念。
在此背景下,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五期活动将于3月29日精彩亮相,聚焦“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A股市场的实践与探索”主题,为资本市场发展破题。
全面落实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工作要求,坚持监管执法“长牙带刺”、有棱有角,“零容忍”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
通过开展专题宣讲、组织同业分享、带领机构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引导机构投资者践行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机构预计,全渠道、多维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综合测算或将为市场带来超万亿规模增量资金。
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本形成、完善公司治理、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