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在2019年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的主题演讲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会大力支持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点推进九项内容。
一是,支持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资金管理制度;
二是,继续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丰富外汇期权产品类型,扩大市场的参与主体,支持发展丝路主题债券;
三是,支持上海黄金交易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进行合作,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以上海金为基准的衍生品;
四是,支持国际金融组织在上海设立办事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子公司;
五是,支持长三角地区建立跨区域金融合作平台,加强长三角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业务的同城化;
六是,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带动G60科创走廊发展。支持上海金融开放创新政策适用于G60科创走廊,完善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
七是,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的票据化,试点推广贴现通业务;
八是,支持在上海试点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全力支持上海科创板建设;
九是,进一步充实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职能。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将来一定是基于人民币资产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易纲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使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配置和管理中心。
易纲同时表示,将重点通过建设以下五个中心,进一步加快以人民币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为基础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体包括:一是要把上海建立成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配置中心;二是把上海建立成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中心;三是把上海建立成金融科技中心;四是把上海建立成优质营商环境的中心;五是把上海建立成金融人才中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未来的落脚点有了明确参照。
5月经济平稳运行,消费增速大幅回升;美联储继续按兵不动。
专家学者与国际企业家齐聚一堂,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建言献策。
经过五至十年的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全面提升,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显著提高,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显著强化,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显著增强,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
当前推进人民币更广泛国际使用的关键是为全球人民币持有者提供流动性充足、风险对冲工具完善的金融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