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以治理变革寻求突破 成都在新经济中寻找新动能

第一财经 2019-06-13 20:36:40

作者:王博    责编:彭海斌

自2017年11月成都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提出要建成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以来,成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努力成为全球创投资本的话语引领者、孵化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产业创新区。

2019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于6月10日至13日举行,这次活动由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负责具体执行。对于成都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来说,最为忙碌是6月12日举行的成都全球创投资本对接日的活动。

“计划邀请60家创投机构,结果来了90多家,计划80家创业企业和项目,结果来了200多家。”周洪说,这些创新创业企业和项目不仅来自成都本土,很多是来自全国其他地区,显示投资机构和创新团队向成都云集。

与此同时,作为2019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主体活动之一,6月12日,聚焦人工智能与泛娱乐产业的金熊猫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举行总决赛,历经北美赛区、欧洲赛区、中国北京赛区和苏州赛区的线上线下评审,30个优秀项目进行最后的比拼。

这一系列活动呈现的效果显示,自2017年11月成都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提出要建成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以来,成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努力成为全球创投资本的话语引领者、孵化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产业创新区。

城市发展理念的变革

随着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迅速席卷全球,不断重塑世界经济结构、改写国家竞争格局。从全球看,形成了以美国、德国、以色列、新加坡、中国等为主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新经济活跃区。

如果以美国上市公司的市值变化作为观察窗口,1917年,美国钢铁公司雄踞第一;到了1967年,IBM占据头把交椅。然而,以今年6月初的市场表现看,在美股市值前50强排行榜中,市值前五大的企业分别是微软、亚马逊、苹果、脸书、谷歌。这5只股票均为新经济概念股,代表了互联网、通信、软件等新兴产业。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其核心是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因此,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成为中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成都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探索者。2017年11月,成都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会上提出,成都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

回顾一年多来的经验,周洪向第一财经表示:“成都对于发展新经济形成了系统的打法。”作为全国首个系统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城市,成都以极大的决心和雄心创造性开展工作,探索形成一套新经济发展的成都路径。

事实上,新经济背后是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但新经济又超越了新技术革命本身,是一个技术推动、市场依托、制度引领的经济体系变革。

因此,成都发展新经济不是局限于某一产业或者某一领域的发展,而是突出顶层设计和理念变革。周洪表示,新经济是从未有过的产业形态,以前的经济治理体系并不适用。因此,可以说,成都发展新经济是一场系统变革。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廖成珍在“2019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经济形态深刻变革生产方式、治理方式、生活方式,正在冲击工业革命以来已经成型的经济、社会、政府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全面提升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才能不断适应解放和发展现代生产力的需要。

正是在这样的战略认识下,2017年成都成立新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新经济发展推进工作,协调解决新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在随后的机构改革中,又在全国率先设立新经济委,顶层设计全市新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开展战略研究,形成政策体系并统筹推进。

在这一体系下,成都又建立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提供趋势预测、政策设计、决策判断、平台运营、对外合作、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撑。组建全国首个城市级新经济俱乐部,建立企业、协会、政府常态化交流对话及服务平台。

成都制定了路线图,形成新经济“三四五六七”具体举措。即推进政策制定“配菜”变“点菜”、公共服务“个别服务”变“生态营造”、企业发展“给优惠”变“给机会”“三个转变”;围绕聚合共享、跨界融合、快速迭代、高速增长“四个特征”;坚持以新技术为驱动、以新组织为主体、以新产业为支撑、以新业态为引擎、以新模式为突破“五条路径”;聚焦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形态”;构建实体经济、智慧城市、双创平台、人力资源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七大应用场景”,重塑“7+N”发展空间布局,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现代供应链为核心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开放型产业体系。

不仅如此,还建立新经济统计体系,对国民经济行业中具有新经济特征、符合“六大形态”的类别进行梳理,形成《成都市新经济行业分类指导目录(2019版)》,开展新经济企业统计普查。建设新经济大数据监测平台,推动新经济研究从“结果分析”向“行为预测”转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自动采集互联网公开数据,动态监测成都新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态势感知和决策参考。建立新经济目标考核体系,采用场景供给、新经济营收、企业增长、获得风投、梯度培育等指标对相关市级部门及区(市)县进行考核。

一年多来,成都新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迅猛崛起的蓬勃势头。2018年,全市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户,同比增长19%;百家重点企业中71户规上企业累计收入251.47亿元,同比增长40.24%;新潮传媒、医云科技、1919酒类直供、驹马物流4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245家新经济企业获得投资170.21亿元。新经济正在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

 

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

本届成都全球创投资本对接日共有来自海内外超过260个创业企业、创业项目报名参加,融资意向预期超过24亿元。截至6月12日17点,初步统计现场有76个项目/企业与投资人达成初步投资意向,其中有8个在成都创业的外国团队得到了投资机构的进一步沟通邀约。

欧洲天使投资人联盟主席安塔表示:“成都全球资本对接日活动搭建了成都与全球创投圈合作的桥梁,今后新业态、新技术模式、资本将通过这个桥梁源源不断进入成都,有了这样的平台,成都将会涌现更多的优质独角兽企业”。

6月11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编制的第3期“中国‘双创’金融指数”正式在2019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发布。成都的双创金融发展综合排名全国第五。

从综合实力增长来看,得分增长前三名城市分别是成都、西安和北京。其中,成都本期综合得分增长排名第一,连续两年快速增长,跃居全国第五。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4,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一。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认为,总结成都发展特色和亮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在推进政策支持和打造金融服务平台方面不遗余力,通过整合资源打造五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和两大金融生态保障平台(成都交子金融“5+2”平台),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了体系化、综合性、一站式的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金融服务需求。

事实上,成都实施了全生命周期企业培育。启动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出台梯度培育若干政策措施,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全环节不同痛点、不同需求,分层分级对新经济企业给予人才、融资、技术创新、上市、品牌宣传等差异化支持。实施新经济企业“双百工程”,开展新经济百家重点培育企业和百名优秀人才培育培养。

不仅如此,在各大城市优惠政策比拼不断升级之际,成都在全国首创性提出“城市机会清单”,为全球投资者、企业和人才提供在蓉发展的入口和机会,进一步激发城市发展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成都发布机会清单源于发展新经济的探索实践。成都逐步发现传统产业的市场相对固定,企业最需要的是政府提供要素资源,例如土地、资金、财税优惠等等;而新经济的市场是未知的、不成熟的,首先需要的是新技术和新模式得以落地的市场。

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市场应用为核心的场景逐渐成为新经济成长爆发的原点,主动营造各类产业发展的应用场景成为催生产业爆发的新逻辑。打造应用场景就是通过沟通情感、提供应用、制造需求、创造机会,为新经济企业发展提供最急缺的市场。

在这些强有力的配套政策体系下,成都构建起发展新经济的创新生态圈。福布斯环球媒体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及董事会战略顾问迈克·佩里斯(Mike Perlis)先后在创交会和创新峰会上致辞,他生动地举例道,成都营商环境就像川菜一样融会众家之长,善于吸收、敢于创新,推动成都新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迅猛崛起的大好势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英伟达跨界医疗 “AI+医药”或成下一个黄金赛道丨行业风口

英伟达GTC大会即将开幕,从官网披露的消息来看,有90场活动与医疗保健/生命科学相关——数目位居所有行业之首,超过了汽车、云服务、硬件/半导体等一众热门领域。作为英伟达的掌舵人,黄仁勋已经一次又一次地将数字生物学称为技术领域中“下一场惊人的革命。黄仁勋表示,当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结合时,生物学会呈指数级改进,从而成为下一个黄金赛道。

03-18 15:02

“人工智能+”掀起新一轮产业变革,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7亿元,相关企业数量达4482家。

03-08 19:18

王毅:将适时向联大提交“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的决议草案

王毅表示,人工智能进入爆发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主张发展与安全并重,既要拥抱新事物新机遇,也要装好刹车再上路,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03-07 11:22

娄勤俭: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只会阻碍全球科技进步,损害全球产业发展

中国主张,开放合作才是探索科学前沿、推动科技发展的正确选择,科技竞技场应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

03-04 13:09

国资委: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 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平台和企业

要加快转型升级,发挥枢纽联接作用,助力推进多式联运,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平台和企业,提升服务实体产业的能力效率。

02-27 09:1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