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铅笔、一点木头、一点铅芯和一小片金属片,还有一块橡皮,看似毫不相关的东西,但可以相互连接发挥作用。
“全球不同的合作者,互相之间谁也不认识谁,但是由于价格机制被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供应链。”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2019高金(北京)论坛上,以这个故事来讲述供应链中的关键因素,并引出共享经济的相关问题。
在蔡昉看来,当前全球共享经济发展中,有三个因素可能会对其产生影响,甚至带来扭曲,分别是:早产型比较优势、垄断和贸易。
首先,早产型比较优势变化。即当一个国家是共享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者,如果其真实比较因素尚未发生变化,但因为某一些因素导致其提前显露,就会相应影响到全球共享经济,也会对自身造成损失,使得全球共享经济调整过早。
其次,垄断因素。蔡昉表示,传统的垄断是价格扭曲,现代意义上的垄断除价格扭曲之外,还会通过信息扭曲。
明星企业、独角兽、大型科技公司……在他看来,目前超大型公司的垄断倾向越来越明显。这类公司具有追求规模、“以大为美”的动机,部分具有较强吸金能力,能够获得大量融资以扩大规模,但却轻盈利。
最后,贸易因素。蔡昉认为,如果有超级大国实行单边主义的保护政策,即可以直接打击别国的产业或通过贸易壁垒破坏价格、价值,损失或者扭曲全球贸易中的信息,直至造成产业链的中断。
而若从单边角度的一个点出发,全面、多方面攻击全球供给链,将造成价格机制的破坏、信息的扭曲,一些针对其他国家企业的限制行为,也将直接破坏全球供应链,使其断裂。
“这样的结果,当然会损害打击的对象,但是同时也损害自己的经济,因为自身也是全球供应链中的一环。更重要的是,它造成巨大的负外部性,是让全球经济随之一起买单。”蔡昉认为。
如何应对?蔡昉提出三点举措:第一,解决自身问题,中国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让高达27%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出来。尽管中国今后劳动力逐渐短缺的趋势是既定的,但可以让其走向短缺的速度不要那么快,要留出时间升级制造业。”他提到。
第二,由于中国东中西三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需要利用国内的验证模型延续人口红利。发挥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利用中国国内发展规模经济的经验是实行的一系列区域政策和各种发展战略的一个理论依据。
最后,维护基于多边主义的经贸规则,抑制保护主义,挽救经济全球化。
“25可持续发展链主联盟”项目由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华联络办公室主办,联合知识合作伙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第一财经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聚焦于汇聚不同行业的链主企业,共同探索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路径与管理经验。
马士基称,当前该公司对所有进入美国的进口商品支付的有效平均关税率大约为21%。
根据WTO的监测数据,在为期7个月的审查期间,受新关税及其他类似措施影响的全球商品贸易额估计为27327亿美元。
苏林与特朗普7月2日通电话,特朗普强调美国将继续与越南合作解决影响双边贸易的问题。苏林建议美方尽快承认越南市场经济地位,并取消美对越部分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
意大利企业与制造部副部长认为,美欧贸易谈判的最后期限会被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