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在中国经济转型之际,以改革推动金融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6月23日的长江金融大讲堂暨长江商学院中文MBA项目发布会上,长江商学院李海涛教授以《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为题,谈到目前经济转型趋势及金融体系的适配问题。
他认为,6月13日科创板的开板,代表了中国金融改革重要的起点。科创板的定位是为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服务科创企业发展。未来,要加大金融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这件事至关重要。
具体而言,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高质量发展至少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方面。
首先是供给体系要不断优化。中国经济历经数十年改革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全球科技变革加速的形势,需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强化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深化结构调整,增强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以往,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是“加杠杆”,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不过随着传统产能过剩时代到来,这一策略需要改变。以药企为例,仿制药不再是主流,未来应主打创新药;教育则需要更智能地提供教育服务,汽车需要更高端的汽车品牌。换句话说,中国每个行业都要高质量发展,每个行业高质量的发展又都需要金融的支持。
因此,未来需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同时去除监管套利和影子银行,并打破刚性兑付。
其次是需求体系要持续升级。目前我国人均GDP正在跨越一万美元的关口,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形成。参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大约有4亿人,他们大多有住房、有汽车、有稳定的工作,他们的需求独具特色,具有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高度重视质量。
此时,我们需要更多的医生、更好的药品、更好的学校和教育,以及更优质的服务。产业要变革,就会形成淘汰,未来金融应该更加支持被市场选择的企业和服务。
再者是金融体系需要更加适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结构与金融能力要与之相适应。目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正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同时调整现存的间接金融结构,从而提高金融体系整体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改革是大势所趋,目的和方向在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科创板的开板,就是显著性的标志。
《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将临时提案股东持股比例由3%降低至1%,并规定公司不得提高提出临时提案股东的持股比例,为中小股东提案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3月24日下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坚持开放合作 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圆桌会举行。
科创板始终锚定“硬科技”定位,以创新引擎培育新质生产力,汇聚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成长性强的科技企业,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
以制造业为重点、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大力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和“AI+”专项行动,加速智改数转,推进绿色转型和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政府应引导金融资源配置方向,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体系和机制设计促进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