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全球工业机器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在2018年放缓增长步伐,仅录得不到1%的增长。
IFR是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发布上述数据的,该统计结果还显示,亚太区域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同样放缓增速,2018年甚至比2017年降低约1%。
与此同时,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来看,中国遥遥领先,2018年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为13.32万台,超过了第二名到第四名的总和。日本以5.24万台、美国以3.81万台、韩国以3.76万台分居二到四位。2018年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为2.79万台的德国位居第五。
IFR指出,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为38.4万台,与2017年的38.2万台基本持平。不过即便如此,从2012年的15.9万台到如今的38.4万台,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在六年时间里翻了一番还多。
从不同区域分布来看,亚太区域2018年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为26万台,低于2017年的26.2万台。欧洲2018年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为7.1万台,美洲2018年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为4.9万台,尽管欧洲和美洲的安装量仍远远落后于亚太区域,但两地分别录得7%和6%的增幅,将亚太区域远远甩开。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汽车行业仍然是工业机器人的用量大户,2018年的总安装量为11.6万台,与电子信息行业11.3万台的总安装量不相上下,金属行业以4.8万台的安装量位居第三。值得一提的是,汽车行业和电子信息行业2018年安装量分别比前一年下降了6%和8%。
IFR还通过每万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自动化水平高低。这一指标越高意味着自动化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数据显示,韩国以每万人使用710台工业机器人位居榜首,新加坡以每万人使用658台工业机器人紧随其后。中国每万人使用97台工业机器人,仅略高于亚洲的平均指标(每万人使用75台工业机器人)。欧洲的平均指标为每万人使用106台工业机器人,美洲的平均指标则为每万人使用91台工业机器人。
“因为中国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所以目前在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反观韩国和新加坡等劳动力相对不那么充足的国家,他们对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就更加充分。”IFR执行委员会委员施瓦茨科夫(Patrick Schwarzkopf)在解释这一现象时表示。
施瓦茨科夫同时强调,2018年的统计数据还会有小幅度的修正,但总体来说,工业机器人仍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很多方面的因素,会支持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高速发展。”施瓦茨科夫表示,“制造业的柔性需求、人口红利的衰竭、新兴市场的涌现、创新技术的发展等等,都会拓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
项目包括柔性可穿戴设备驱动的老年多系统慢病监测预警与中西医协同应用研究、基于国产多模态大模型的老年人认知障碍测评干预机器人、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养老护理仿人机器人系统等。
8月1日,美团、淘宝联合饿了么、京东先后发文,称外卖平台补贴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将抵制不正当竞争。
制定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助力扩大消费行动方案,加快人工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智能穿戴、无人机等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
6月制造业改善明显,利润由5月份下降4.1%转为增长1.4%。
立讯机器人总部基地项目在常熟开工;中国商飞董事长贺东风:将持续推进5G和人工智能在国产大飞机产业的应用;联通云实现AI全栈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