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闽兴医药爆雷,医药流通行业里风头正起的应收融资将面临考验

第一财经 2019-07-12 17:45:02 听新闻

作者:林志吟    责编:乐琰

近日,福建的一家医药流通企业福建省闽兴医药有限公司被爆出的应收账款融资埋雷、拖累中原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利空消息。

因为医院回款周期长,加上“两票制”等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医药商业流通企业资金周转问题日益凸显。这种形势下,利用应收账款融资来周转资金,逐渐在医药流通企业间兴起。

然而,近日,福建的一家医药流通企业福建省闽兴医药有限公司(下称“闽兴医药”)被爆出的应收账款融资埋雷、拖累中原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利空消息,给医药流通行业的这种资金纾困方式“泼下一盆冷水”。

闽兴医药乃何方神圣?

闽兴医药爆雷一事,要从中原证券(601375.SH)两款资管产品到期无法正常兑付说起。

7月11日晚间,中原证券发布公告,承认公司旗下两款产品“联盟17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下称“联盟17号”)和“中京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下称“中京1号”)存在风险。其中,联盟17号成立规模5984万元,2017年12月8日正式成立,2019年4月24日到期;中京1号成立规模约1.82亿元,2018年2月5日正式成立,2019年5月7日到期。

上述两款产品均牵涉到闽兴医药,皆用于闽兴医药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应收账款融资。作为融资方的闽兴医药承担差额补足义务,实控人夏薛雯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有媒体报道称,在上述两款产品临到期时,中原证券项目经理前往福州对接还款事宜,但闽兴医药却表示出现流动性问题。

中原证券表示,近期,公司在对上述资管产品进行后续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存在融资人不能按期偿还本息的风险,引起了公司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风险排查过程中,公司取得融资人提供虚假文件的证据并据此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已于2019年5月4日立案侦查,目前侦查工作正在依法推进。

闽兴医药的应收账款融资风险暴露,是否与其持有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应收款资产质量和真实性存疑有关,市场议论纷纷。

目前“踩雷”闽兴医药应收账款融资的,不仅是中原证券一家金融机构。据天眼查显示,今年6月份,国联信托已在5月份向江苏无锡中级法院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请求冻结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闽兴医药银行存款等财产。

7月12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负责宣传事宜的人员回复第一财经记者称,暂不了解闽兴医药的应收账款情况,同时也未收到任何通知。

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官网显示,医院前身是福建基督教协和医院,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而闽兴医药的官方电话则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公开信息显示,闽兴药业于1994年7月30日在福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是夏薛雯,公司属于医药经营企业,主要经营中成药、化学制剂、生物制品等批发。公司有两大股东,其中夏薛雯持股96.25%,郑福民持股3.75%。除此之外,未有更多详细的公开介绍资料。

从福建医药流通行业来看,闽兴医药的规模并不占据优势地位。

福建商务厅2017年5月印发的《福建省药品流通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通知显示,2015年,福建省药品批发销售额前三的企业分别是鹭燕(福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同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控股福建有限公司,这三家的销售额已占了全省销售总额的55.09%,这三家公司的销售额均在50亿元以上。

医药流通应收融资要收紧了?

闽兴医药的风波,将近期频发的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爆雷事件推向了高潮。此时,第三方理财机构诺亚财富34亿元“踩雷”港股公司承兴国际控股(02662.HK)应收账款融资波澜,暂未平复。在承兴事件中,承兴关联方与京东之间的应收账款真实性成为了罗生门。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资金的需要人(即筹资人,一般为供货企业)将赊销而形成的应收账款有条件地转让或质押给专门的融资机构,由其为企业提供融通资金、债款回收、销售分户账管理、信用销售控制以及坏账担保等单项或多项金融服务,从而使以赊销为方式的企业得到所需资金,加强资金的周转。

目前,国内主要的应收账款融资方式有三种,分别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和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这三种方式的区别在于资金的出借方的不同。

“应收账款资质最好的,会采取ABS证券化进行融资;应收账款资质较好的,可以拿去银行进行保理融资;而应收账款资质一般的,往往会通过信托或者资管的方式进行质押融资。”有从事供应链金融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医药流通行业里,作为企业资金纾困方式之一的应收账款融资发展势头正旺。

医药流通企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药品购销差价。下游医院回款慢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医药流通企业。医药商业流通行业领域始于2016年4月起推行的“两票制”改革,虽意在压缩药品流通层级,从而挤掉药价虚高成分,但某种程度却加剧了医药商业流通企业的资金压力。为适应两票制变革,医药流通企业纷纷转向直接面对医院。医药流通企业的结算对象,也从原来相对弱势的中小经销商变为强势的医院。由于医院在药品流通链条上的优势地位,医药流通企业的账款回收期限无形中被拉长。

迫于资金压力,近年来,医药流通企业开始热衷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如2017年5月,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应收账款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宣布成立,该项目以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原始权益人,基于对三级医院应收账款债券而设立。

再如医药商业流通行业中的民营老大九州通(600998.SH),公司股东大会于2016年5月审议通过了公司拟发行应收账款资产支持票据和资产支持证券的议案。今年3月20日,公司宣布应收账款4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立,本专项计划发行总额为10亿元。

闽兴医药的风波事件,会不会导致金融机构对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融资收紧呢?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有待观察。

但毫无疑问,接连出现的爆雷事件,已将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推向了火山口,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也备受拷问。

有从事供应链金融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金融机构对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正常审核主要看两部分,一是发票情况,二是应付方的债权确认情况,但这些都存有造假的余地。“应收账款融资更偏向于信用借款,大背景是认为应付方能力是可以的。很多时候,金融机构在对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时,看的并不是借款人本身,而是应收账款的应付方,如果应付方没有问题的话,业务就可以进行了。换言之,很多时候,金融机构对应收账款融资的风控,沦为空话。”

“应收账款融资的造假,只需要一个萝卜章+两个临时工+一间临时办公室就可以了。应收账款也不一定是全假,有可能贸易关系存在,但量可能没那么大。”一位信托人士亦对第一财经记者这样说道。

“对于应收账款融资潜在风险,大家都是‘睁一只闭一只眼’。如今,随着外部环境资金收紧,行业开始在为前期的不规范扩张埋单了。”上述从事供应链金融人士亦说道。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股票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