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基金托管江湖生变:工行“一哥”地位依旧,兴业急升市场老二

第一财经 2019-07-24 14:56:40 听新闻

作者:安卓    责编:于舰

有的机构在发力,有的机构在逆袭。

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逐个落地以及越来越多的非银金融机构获批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身份,原本只属于银行属地的基金托管市场正在发生着深入变化。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截至7月23日,全市场新发行各类型公募基金700只,较去年同期新设立的基金数量增加95只,募集基金份额4951.32亿份,最新基金规模为4702.63亿元。

而从新发行基金的托管人来看,今年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托管人位次有所变动,在过去并不起眼的兴业银行今年一跃成为继工商银行后,基金托管份额和规模第二大托管行,二是虽然非银金融机构的基金托管数量和规模较小,但相比去年,在基金托管市场的话越权正在增加。

座次变更

事实上,早在2013年之前,基金托管市场是银行的天下。2013年初,证监会公布《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该规定将券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纳入了基金托管人行列,银行独食的格局被打破。

但从总量来说,银行依旧占据了基金托管市场的绝对份额。在银行之中,基金托管数量最多的莫过于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尤其是工商银行,独占基金托管第一的位置多年,工商银行也是中国第一家证券投资基金托管银行。

今年,新发行产品托管数量最多的依旧是工商银行,数量达106只,发行份额711.89亿份,资金规模达580.52亿元。五大行合计托管新发行产品357只,占比51%,去年同期占比为52%,优势地位事实上依然不减。

除了五大行之外,股份行中的招商银行也是基金托管大户,今年截至到7月23日,托管新发基金80只,发行份额429.01亿份,最新基金规模426.44亿元。去年同时,招商托管新发基金81只,尽管数量上差不多,但规模却不可同日而语,去年托管基金的发行份额为678.51亿份。

另外,股份行中的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也进入托管份额前十名,排在交通银行之前,作为城商行的代表,江苏银行位列第十。

在今年的基金托管人列表中,上升最快的是兴业银行,去年兴业银行托管基金37只,排在五大行和招行之后,发行份额373.45亿份,排在工行、建行、中行和招行之后;今年,兴业银行托管新发基金数量依旧30余只,但发行份额达到604.87亿份,仅次于工商银行,基金最新规模超600亿元。

“基金份额和规模还是与产品类型相关,固收类的规模一般较大,兴业银行一直以来以托管债券型基金见长,而今年公募行业主要的变动趋势就是被动指数产品大发展、机构投资参与多,比如债券指数基金。”一位基金公司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

而根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兴业银行托管的基金中,几乎清一色为债券型基金,包括:中长期纯债18只,指数型债券基金12只,短债4只。去年,兴业银行托管37只基金中,中长期纯债达到25只。

从发行份额来看,兴业银行托管的规模前十大基金中,指数型债券基金达到6只,前两只发行份额超百亿。

而在工行和招行托管的规模前十大基金中,基金类型分布较为平均,规模较大,比如工行托管的最大一只基金为前海开源优质成长,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发行份额65亿份,招商托管的最大一只基金为睿远成长价值A,同样偏股混合基金,发行份额49亿份。

据了解,这两年兴业银行在公募基金托管市场上攻势较猛,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兴业银行托管公募基金253只,规模10468亿元。

基金托管属于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在财务报表上体现为“托管业务手续费收入”。除了基金托管外,银行托管业务还包括私募资产管理产品托管、信托资产管理产品保管、银行理财产品托管、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托管等。

非银金融机构热度提升

而在非银金融机构托管人方面,今年以来,包括中泰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和广发证券合计托管了26只新发基金,合计份额108.90亿份。

尽管在银行面前,非银金融机构的占比依旧较小,但相比去年,无论是从托管数量还是规模,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Wind数据显示,去年同期,银河证券、中国国际金融、招商证券和国泰君安仅托管了14只新发基金,发行份额仅41亿份。

自2013年开放基金托管人身份以来,非银金融机构已托管了210只公募基金,规模1657.47亿元,这在全市场近6000只公募基金中,还是“沧海一粟”。

本月初,证监会批复了申万宏源证券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这也是今年以来获批的第一家基金托管人。

截至到目前,国内基金托管人共46家,其中包括27家银行、17家券商、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证金融。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