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资监管体系改革正在加速。
国务院国资委26日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座谈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央地国资合作加深,相互参股持股日益增加,客观上为国资一盘棋提供了条件。未来国资监管改革的方向,是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返还给企业,国资监管机构真正回归到监督的定位。
提高国资监管统一性
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座谈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国资监管机构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监管得到切实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国资委披露的数据显示,2013年~2018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资产总额从85.4万亿元增长到180.7万亿元,营业收入从42.0万亿元增长到55.4万亿元,利润总额从2.2万亿元增长到3.4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16.2%、5.7%、9.3%。
不过,当前国资监管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国资监管主体不统一,在同一级国资监管中,有些国有资产由国资委监管,有些则是有财政部门监管,还有一些则是由其他部委或部门各自为政自行监管,虽然有一些地方层面在积极探索构建统一监管体系,但国家层面并无推进。
二是国务院国资委与地方国资委之间的工作指导定位,不利于统一国资监管认识与监管标准,客观上容易产生监管的区域性差异;三是监管定位上的问题,国资监管工作的定位,可能更多要放在“监”字上,但目前看,更多是还是继续停留在“管”字上。
刘兴国表示,加强国资的统一监管,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既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国资发展的需要,这有助于提高国资监管的统一性与有效性,让国资监管真正做到同要求、全覆盖、高效率。
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化推进,国有企业的形态日益多样化,股权链条也越发复杂化。作为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资监管体系迫切需要改革完善,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刘兴国表示,现行的“分级所有、分层监管”的国资监管架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国资的发展,但也容易导致地区间国资监管制度的差异,或导致国务院国资委的国资监管指导意见在不同地方被差异化理解与执行,这不利于在全国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的整体格局。
“而且随着央地国资合作的加深,相互参股持股的增加,中央国资与地方国资日益融合,监管范围不断交叉重叠,客观上也要求国务院国资委与地方国资委加强监管协同,这为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提供了可能。”刘兴国说。
真正回归监督定位
刘兴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国资监管改革的方向,是按照市场化原则,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返还给企业,国资监管机构真正回归到监督的定位,以完善有效的监督来保障国资安全,促进国资增值。
刘兴国强调,从关系上看,未来国资监管机构与被监管企业之间,应该是代表出资人的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而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未来企业所有制的属性将趋于淡化,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的区分将日益模糊,二者的深度混合与融合将常态化。
郝鹏在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着力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优化监管方式、强化监督与违规责任追究、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强国资监管机构系统建设,坚决守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共同财富。
在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方面,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进展迅速,中央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也开始加快。去年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推进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试点实施意见》。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监管一盘棋中,各地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全面脱钩、分类改革、加强监管等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在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打造一批优强企业的同时,有效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实现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分离,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周丽莎表示,不少地方抓住推进集中统一监管的有利契机,加大重组整合力度,引导国有资本退出产能过剩领域。许多地方通过推进集中统一监管,开展党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脱钩改制,使政府有关部门回归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本位,有效维护了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共同加快发展的市场秩序。
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6462.7亿元,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两重”“两新”重大项目总投资破万亿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应用深度融合,既关系我国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升级迭代,也与央企自身实现转型升级息息相关,可能成为“一点破全局”的关键一招。
国资委强调,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以改革促发展、增后劲。
印花税1075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411亿元,同比增长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