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下午,国资委官方微博发文称,近期国资委和互联网企业亲密接触,鼓励支持中央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深化务实合作,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
此前,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会见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作为第一家央企集团层面的混改试点企业,中国联通的混改一直备受关注。2017年8月,中国联通公布混改方案,腾讯、阿里巴巴均入围战略投资者。
混改后,中国联通在当年9月成立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当年10月,联通和阿里宣布将相互开放云计算资源,在公共云、专有云、混合云三个方面深度合作;次年8月,联通与阿里共同投资成立云粒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除了中国联通,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石化等多家央企的改革也有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
笔者认为,借助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央企能够加快实现从“工业革命”到“信息化革命”的产业升级。而互联网公司则可以撬动庞大的央企资本,进入新的产业领域,更好地发挥其技术和创新能力。
事实上,在助力企业从“工业革命”到“信息化革命”的产业升级,阿里巴巴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早有实践。
以采购环节为例,今年7月中旬,阿里企业采购和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签署了互联网+工程建设行业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慧建筑、工程物资编码和供应商服务标准等方面进行共建,打造数字化的建筑施工采购流通。此次基建行业率先示范落地,从企业采购数字化入手,将搭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模式,规范企业采购流通,提升企业供应链效率。
“2015年在调研阿里巴巴之后,我们当时有两种方案:自建平台、借助外部平台。在对供应商资源、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建设、降本增效等多重因素的考虑后,我们决定借助外部平台。”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机料中心主任孔万义表示,2018年公司在阿里内贸平台的交易规模约为5亿多元,相较于线下采购节约了12个百分点,相当于6000多万元;采购效率也相较于传统采购效率压缩了至少两三天时间。
早在2017年,工信部就提出工业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大型工业企业采购销售要实现在线化、网络化、协同化大幅提升,业务向线上迁移。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阿里企业采购平台上采购需求近2000亿,采购商询价单超100万张。其中采购商超过6成为国企,全国基建行业特级资质企业中,已有超过20%通过阿里巴巴企业采购进行采购数字化转型。
“和过去依靠采购员人工‘盲人摸象’式的筛选供应商不同,通过网上询价比价,更多的供应商愿意参与报价,从而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采购工作效率和采购管理水平。”阿里巴巴企业采购总经理卢佳业称,对于基建企业来讲,数字化采购突破了寻源半径的地理限制,给企业降低了成本。
笔者认为,如果说过去20年是消费互联网的时代,那么未来20年必然是产业互联网的时代。中央企业与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阿里云将以战略级投入,加速打造全球云计算一张网,加速AI产品国际化,增强出海咨询、技术和服务团队建设,为中国企业出海铺路搭桥。
奋力开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局面。
会议强调,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民营小微、稳定外贸等重点领域,用好用足存量和增量政策,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美团独家投资具身大脑企业自变量机器人;外卖拉动京东新业务增长。
“烧钱”的热闹背后,是巨头们越来越看到外卖向外延伸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