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8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CPI同比上涨2.8%,涨幅与7月相同。PPI同比下降0.8%,降幅比7月扩大0.5个百分点。
8月CPI同比上涨2.8%,主要是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8月食品价格上涨10.0%,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9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91个百分点。
食品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6.7%,涨幅比上月扩大19.7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24.0%,涨幅回落15.1个百分点;牛肉、羊肉和鸡肉价格涨幅在11.6%—12.5%之间。鲜菜价格下降0.8%,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为同比连续上涨18个月后首次转降。
非食品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价格分别上涨2.3%、2.1%和1.0%,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68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8月份2.8%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6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2.2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CPI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2%,涨幅扩大2.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撰文分析,食品中,猪肉供应偏紧,价格(环比)上涨23.1%,涨幅比上月扩大15.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2个百分点。受中秋节临近和消费替代影响,鸡蛋、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上涨2.0%—5.9%,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受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我国生猪产能下降,造成了市场供应偏紧,价格上涨。进入8月份,猪肉价格持续快速攀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近期CPI同比涨幅维持在高位运行,主因仍是猪肉为主的食品价格拉动。考虑到猪瘟疫情带来的生猪存栏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在快速下降,猪肉价格上涨仍将是下半年拉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
猪肉价格的上涨已经引起政府关注,近期召开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谈及了猪肉。从部委层面来看,农业农村部、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银保监会等多部门相继次表态,力促猪肉保供稳价,支持生猪生产发展。
业内分析,在政策帮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预计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猪价涨幅后续有望放缓。
关于未来物价走势,华泰证券发布的研报表示,目前的物价整体上涨压力仍然可控,服务类价格受到经济顺周期下行的影响,下半年非食品类CPI同比增速可能延续上半年的小幅回落。2%-3%的CPI同比增速处在温和通胀的区间,短期快速上行突破3%的风险不大。
今年7月份,珠海市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六涨一降一平”。
货币支持政策要更加瞄准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包括消费领域的市场主体生存、发展基础强化,以及消费者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持续性等。
总的来看,7月份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克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和国内极端天气等不利影响,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
巩固经济企稳向好趋势,不是回归到投资驱动的传统轨道,也不是继续刺激消费,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消费与储蓄的相对价格,从而改变人们的需求弹性,真正营造一个消费友好型制度环境。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