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英国2021年重启PSW签证,专家:弥补脱欧人才流失全球争抢生源

第一财经 2019-09-12 08:09:20 听新闻

作者:陈玺宇    责编:戚德志

英国政府宣布,将于2021年重启毕业生两年期工作签证。

当地时间9月11日下午,英国政府宣布,重启毕业生两年期工作签证(Post-Study Work Visa,简称PSW签证)。此举将允许在英国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国际学生,在毕业之后获得两年时间用于职业发展,不管实习、求职亦或者全职工作。不过,新政将于2021年启用。PSW签证最早于2008年推出,在2012年被时任内政大臣的特蕾莎·梅取消至今。目前,国际学生在英国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之后,只被批准四个月的停留时间。

有机构预测,英国脱欧之后可能会面临研究人员流失、科学家短缺等问题。

弥补脱欧人才流失

英国内政大臣派特(Priti Patel)表示:“这项新的毕业生工作签证意味着,那些富有才华的国际学生,无论在科学、数学还是技术、工程领域,都可以在英国学习之后继续在英国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为他们未来成功的职业生涯提供基础。”她认为这一政策能够确保英国一直吸引最优秀和最智慧的人才。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是非常棒的消息!这项新的‘毕业生’签证将使他们有两年的时间在英国找到一份符合他们学历资格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宝贵经验。”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称,仅去年一年,有超过10万名中国学生来英国学习,而且这一数字每年都在增长。

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IPPR)副总监Marley Morris长期关注英国移民政策,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修改国际学生签证政策,英国政府旨在向外界传递信号——尽管鲍里斯·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政府正不遗余力地带领英国在10月31日前离开欧盟,但脱欧后的英国将向全球高素质人才敞开怀抱。

有机构预测,英国脱欧之后可能会面临研究人员流失、科学家短缺等问题。因此,在其上任之前,约翰逊就曾表示将恢复PSW签证,以在全球范围增强英国对人才的吸引力,对冲脱欧对英国带来的人力资源冲击。今年七月,在其就职演讲上,约翰逊还指出,“现在就是我们绝无仅有的机会……是时候恢复我们的历史角色,作为一个有进取精神、外向型和真正全球化的英国,开放包容地与世界接轨。”

新政生效之后,收益最大的会是科技领域。“约翰逊政府想要通过国际人才,提振本国科技实力的用意非常明显,”Marley Morris说。据了解,新政公布前,英国政府加速出台了科学家签证快速通道计划,并取消了博士学位学生申请技术工作签证的限制。按照英国政府官方网站的说法,这些政策“均旨在巩固英国作为全球科技大国和世界领先者的地位”。

目前,来自非欧盟国家的国际学生想要留在英国并不容易。一般来说,必须要在学生签证过期之前,找到具有担保资质的雇主录用,由雇主递交工作签证申请才能留英工作;工作签证申请往往需要1-2个月之久,找工作花费时间更长。因此,目前四个月的大限,往往将很多有心留英的国际学生拒之门外。

对于来英国攻读一年制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而言,若想要在毕业之后顺利留英工作,在九月开学之后,很快就要开始漫长的求职之旅,因为英国与国内类似,大型企业校园招聘计划一般也在秋季开始。这也意味着,在努力适应异国生活、承担课业和考试压力的同时,还要抽出时间和精力用于求职。如果等到第二年夏天毕业之后,将错过招聘旺季,现有学生签证也将很快到期。

教育出口行业每年带来约200亿英镑收入

英国是国际学生留学目的地大国,根据同日发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仅伦敦一城,便有4所全球排名前50的高校。据统计,英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目前约有45万名国际学生,教育出口行业每年为英国带来约200亿英镑收入。

按照现行政策,英国大学对于本国学生和其他欧盟国家学生均存在学费上限,而对于国际学生学费则没有限制。脱欧之后,英国大学将会流失相当可观的科研经费,部分欧盟学生也会因为学费上涨的压力选择其他国家;因此,招收国际学生成为英国不少大学创收的重要途径。

2018年6月以来,英国移民局简化学生签证,尤其简化中国学生签证,中国学生在申请学生签证时,不需提交资金证明及英语能力证明。2017年末,英国移民局允许23所英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后申请6个月工作签证,目的是为学生增加实习经历。最新数据显示,英国在读研究生的总数为35万人,来自中国的在读研究生超过10万人,也就是说,每四个研究生中,至少有一个是中国学生。

Marley Morris告诉第一财经,不利于就地求职的签证政策,一定程度上阻挠了国际学生赴英求学的热情,因而转向澳大利亚等国。此次重启PSW,将有利于英国与其他留学热门目的地国家的竞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