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创造的财富量,相当于1952年全年的4.8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入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今天(16日),山东省政府召开该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关兆泉介绍了上述情况。
关兆泉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43.8亿元提升到2018年的7.6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2年的344.4倍;现在山东省1天创造的财富量,相当于1952年全年的4.8倍。同时,山东省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1952年山东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只有6.4%,2018年提高到8.5%,稳居各省区市前三位。
同时,1952年,山东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仅为121元和60元,2018年分别达到39549元和16297元,分别是1952年的326倍和270.7倍。
但现在山东也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考验。关兆泉说,近年来,山东抓住国家批复山东建设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十三五”以来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152万吨、煤炭产能3577万吨,关停电解铝违规产能321万吨。
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下一步,山东将加快改造提升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等五大优势传统产业。烟台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高端铝业、日照精品钢基地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同时,着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五大新兴产业。
去年年初,山东省发布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政府新旧动能投资基金262只,带动社会投资3092亿元。
在发布会上,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张中英特别提到,山东省的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从全社会研发经费看,2000年-2018年,全省研究与试验经费从52亿元增长到1643.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5%,超过2017年欧盟15国平均水平。
传统认为的山东“国企大、民企小”的现象也已经不复存在。发布会上的信息,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由2005年的48.4%提升到2018年的57.8%。
山东对国企的改革力度将会继续加大。张中英说,通过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山东国企改革走到了全国前列。首批58户国有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25户国有企业推行了高管人员契约化管理,创造了万华、潍柴集团等国企改革典型。2018年,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70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40%。
另外,山东省国资委主任张斌日前表示,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全面启动省属企业混改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利用三年时间,省属企业混改实现重大突破。
专家认为,“目前各级政府的部门预算和政府预算编制中,普遍存有‘基数加增长’问题,各部门和各领域的支出呈现‘齐头并进’、支出固化和利益固化格局。”
余凯表示,自主品牌智能化率继续提高。
事故原因调查、善后处置等工作正在进行中。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54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5445.91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20739.70亿元,增长5.4%。
第一产业增加值1777.6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8391.1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36799.1亿元,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