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资讯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经验:强化科技赋能,扎根属地探寻转型新动能

第一财经 2021-11-12 10:41:09

责编:郁赟

在构建数字中国的国家战略之下,银行业也加快了布局自身业务和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型。

北京银行近日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该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1253亿元,同比增速39.5%,创近年来新高。这一串亮丽的数字背后是该行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持续发力的结果。

北京银行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要建立数字银行,要将科技基础投入占营收的比重提升到3.5%以上,将科技人员在全行人数的占比提升到6%左右。

北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主要体现在,积极探索最前沿的金融科技,聚焦零售、普惠和小微业务创新产品,并且充分抓住区位优势,不断寻找转型的新动能。

从顶层设计到基础设施建设,该行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大幕早已拉开。

北京银行大厦

聚焦零售、普惠和小微

“十四五”规划中强调,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银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底层逻辑在于,有了科技的赋能,金融才能更好的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金融环境。2021年10月20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鼓励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银行机构下沉服务重心。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也表明,我国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正进入“加速跑”阶段:2020年,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7%。

近年来,北京银行从战略引领、顶层设计、项目建设、平台建设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推动全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具体来看,该行数字化转型聚焦零售、普惠和小微企业。

在公司业务方面,推出了“京惠贷”对公网贷平台、“京管家”普惠金融APP、“京惠云”普惠拓客平台和“京御”数字化风控平台,实现了普惠小微业务线上化迁移、全渠道整合。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全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253亿元,较年初增长324亿元、增速34.9%,增量占比24.9%;同比增长355亿元、增速39.5%,增速创近年来新高;普惠金融贷款户数超15万户,较年初新增12.7万户。

零售业务方面,坚持移动优先、数字驱动战略,打造了手机银行、信用卡两大APP以及零售网贷平台等基础平台,打造线上业务产品体系,形成零售业务数字化发展体系。截至9月末,手机银行客户规模达1054万户,活跃客户达374万户。

在产品创新过程中,还要兼顾风险管理。北京银行的经验是,整合内外部大数据,搭建全面风险预警平台,实现智能风控。比如,开发智能风控APP、“京准查”平台、大数据风控引擎“风险滤镜”等项目,提升信用风险模型开发及管理能力。实现信贷业务贷前调查、贷中见证、贷后检查等线上化功能,打破客户经理、审批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少手工录入工作,进一步规范实地见证及常规检查流程,有效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北京银行作为唯一银行业金融机构亮相2021中关村论坛科博会

强化科技赋能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是依靠科技。北京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密切关注金融科技迭代升级的前沿趋势,比如,时下讨论最热门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开放银行、区块链等新技术都在该行的数字化转型中有所应用。

以人工智能为力例,北京银行逐步建立了语音识别、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计算等基础AI能力,打造了“京智大脑”人工智能服务平台、智能语音等AI基础平台,并在智能营销、风控方面进行了应用实践。“京智大脑”平台集成了100多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建立了个性化产品推荐等10余个AI模型,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提升数字化营销和风控水平。

据了解,基于新一代智能语音平台而研发的“京灵”智能语音机器人,已在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协同办公等4个不同场景投入使用,采用深度学习识别算法,语音机器人,语义识别准确率达到93%,语音识别准确率经训练优化后达到95%;引入RPA流程机器人技术,自主研发“京牛”流程机器人,投产30余个自动化流程,应用覆盖信贷、个贷、运营等关键业务场景,年替代2万余小时手工操作。

开放银行方面,北京银行发布了“开放银行1.0”,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数字政务、数字文创等几大领域构建场景生态,提供全景服务。目前,北京银行已经完成了账户、支付、医保、信用卡等8类特色API产品共计120个接口(API/SDK)的开放,并提供了医保关联、订单管理、园区综合管理、银企合作等10余个开放产品,日均交易量2万笔以上。

还有近年来最前沿的区块链技术。北京银行参与的“长安链”建设,推进本行区块链平台与业务场景的融合,实现了贵宾客户权益、个人客户积分、保险回溯文件三项金融服务的数据上链,推进与第三方供应链平台中企云链的业务对接。此外,联盟链建设方面,北京银行与同业机构共同构建联盟链,实现跨机构主体高效可信直连,助力供应链业务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存储、集体维护、全程留痕等特性,确保上链数据更加真实可信、不可篡改,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同时提升客户体验。

数字人民币:转型新动能

在数字化转型中,区域银行如何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其中关键点在于,扎根本地,充分利用好属地资源。北京银行意识到这一点,积极利用好区位优势,以数字人民币为抓手,找到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

众所周知,北京市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科技资源高度聚集,正在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监管沙箱”)试点,借助冬奥会契机,在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北京银行借助北京市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开展所营造的优越环境,在数字人民币试点中积极探索。目前,该行已作为第一批接入行成功接入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互通互联平台,装载了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APP的个人客户可在该APP上绑定北京银行借记卡,通过北京银行借记卡进行数字人民币兑出、兑回,还可通过北京银行手机银行APP对数字人民币进行充值。

同时北京银行与运营机构合作,实现了单位客户通过北京银行标准版企业网上银行办理对公钱包的开立、兑付、转账的功能。

与此同时,北京银行持续探索在依法合规前提下运用新技术赋能金融创新,积极申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利用隐私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解决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等领域的痛点难点,打造金融数据融合应用新模式,围绕加强数据能力建设、促进数据规范共享、强化数据融合应用、提升数字风控水平等重点方向,为全行构建“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价值动”核心能力,实现跨层级、跨领域数据融合应用。

据了解,自普惠小微企业贷项目入箱运行后,系统运行正常。2020年8月6日至今累计发放对公普惠小微企业贷款699.5亿元、15422户,客户在手机APP端进行申请,应用大数据平台进行风险预筛查353笔。通过借助“监管沙箱”试点工作,北京银行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运用新兴技术驱动金融创新、赋能金融提质增效,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