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疾控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专家出席发布会,介绍第十版防控方案有关情况,以下是发布会要点汇总:
实施“乙类乙管”不是放开不管,而是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实施“乙类乙管”,不是放开不管,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根据“乙类乙管”及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相关部门发布了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
XBB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增加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指出,从多项研究结果来看,XBB的进化分支较最开始发现的原始株和之前的关切变异株,像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几个早期发现的进化分支,它的免疫逃逸能力是明显增加的,这也导致了XBB在美国这些国家的传播优势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从现在的报道和研究来看,并没有观察到感染XBB系列变异株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增加,也就是说它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增加。
实施动态监测新冠病毒变异的趋势,及时捕获新的变异株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表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疾控部门进一步完善新冠病毒变异监测的工作方案,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了入境人员、就诊患者、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采样送检和测序比对工作。在输入病例监测方面,加强与海关的密切合作。
在本土病例监测方面,每个省选择部分城市和医院作为监测哨点,对门诊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开展一定数量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采样和序列测定,实施动态监测新冠病毒变异的趋势,及时捕获新的变异株,并且评估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为疫情研判、检测试剂、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及评价等提供科学基础。
建议老年人群也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指出,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感染新冠病毒会导致一些重症以外,一些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包括流感病毒、肺炎球菌等引起的相关疾病,对于老年人来说也会导致重症出现的情况。建议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老年人群,除了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以外,也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使得他们得到更好的保护。
感染时间和疫苗接种时间间隔不少于6个月
王华庆称,如果通过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确认了感染新冠病毒,在近期是不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但也知道,单靠感染新冠病毒产生的免疫力,多项研究显示,它弱于感染病毒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力。所以后续有些人按照免疫程序是需要接种疫苗的。假如要接种疫苗,指南当中规定感染时间和接种时间间隔不少于6个月。
主要是根据之前监测和研究显示,6个月之内感染的占比还是非常低的。涉及到感染和疫苗接种的间隔,其实也是疫苗接种免疫程序的一部分,随着疫苗研究的深入,以及防控疾病的需要,免疫策略也会做相应的完善和调整,包括接种间隔。
倡导公众避免前往疫情高流行地区探亲旅游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探亲访友以及旅行增多,出现的问题也是当前公众关注的问题。关于出行的原则,要合理安排出行,倡导公众避免前往疫情高流行地区探亲旅游,也倡导一些高流行地区的人员尽量减少出行,居家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探亲,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人员在未排除感染风险之前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自感有较高感染风险的人员,应在排除风险之后再出行。
社区要保留足够的便民检测点,保证居民“愿检尽检”的需求
常昭瑞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为满足群众检测的需求,各地要对不同群体分类采取抗原和核酸检测的策略,科学合理地做好检测各项准备工作。
一方面,要求社区要保留足够的便民检测点,保证居民“愿检尽检”的需求。各地要基于人口基数、疫情发展形势和居民检测意愿等因素,合理设置社区检测点,满足居民检测需求。
另一方面,倡导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群众自行开展抗原检测,零售药店以及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要供应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保障可及性,满足群众检测的需求。
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贯穿了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
权威专家表示,我国宏观政策还有空间和余力,将根据形势需要和外部影响动态调整,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较强的政策支持力度。
4月是传统的信贷“小月”,叠加当前外部冲击加剧的影响,权威专家预计部分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可能回落,但下阶段金融总量增长仍有支撑。
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不宜在利率上过度内卷。
发布会现场,发布人就与会记者关心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