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口负增长时代到来:出生人口10年少一半,这些行业如何应对

第一财经 2023-01-17 21:44:58 听新闻

作者:林小昭    责编:姚君青

2022年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减少了106万人,仅为2012年的48.5%。也就是说十年来,我国年出生人口降幅过半。

人口负增长阶段,正式到来。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这是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1950年以来历年净增人口变化(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净增人口为530万人;2019年净增人口跌破500万,为467万人;2020年净增人口为204万人;2021年净增人口为48万人。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净增人口合计仅为719万人,不及2017年(779万)一年的净增量。

1978年以来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去年8月,求是网刊发了《求是》杂志2022年第15期内容,其中包括作者署名为中共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的文章《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文章指出,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此次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阶段。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伴随老龄化加深、育龄妇女减少、年轻人生育意愿下降等因素,人口负增长的趋势还将持续。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

出生人口跌破1000万

在出生人口方面,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资料发现,这是1950年以来,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2022年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减少了106万人,仅为2012年的48.5%。也就是说十年来,我国年出生人口降幅过半。此外,我国人口出生率连续三年跌破1%(即10‰)。

2011年以来历年出生人口数据(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出生人口持续下滑与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疫情等因素紧密相关。去年1月,在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表示,近年来出生人口下降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之一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大城市化、经济压力以及婚恋观念变化,也使得结婚年龄不断推迟。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对第一财经分析,现在生育主体的初婚初育年龄逐渐推迟,大多数人都在27岁以上才结婚成家、生儿育女。

初婚人数与出生人口的关系更为密切。根据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2021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157.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70.8万人。这也是多年来初婚人数首次跌破1200万人。另外,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增加了3.78岁。

董玉整说,当前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婚育的社会价值出现了多元化理解的倾向;结婚生育对于人们社会存在和社会价值的意义,出现了弱化、淡化的现象。单身、不婚、不育,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董玉整说,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结婚、生育、养育、教育以及个人生活的成本上升,住房等价格高企,就业、工作的压力增大,出现“生不起”“养不起”“不敢生”“不想生”等问题。

此外,新冠疫情也对部分群众婚育安排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去年11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网站刊发的《疫情之下内蒙古居民结婚对数创新低》介绍:“持续3年的新冠疫情,不仅对我区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也影响着我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结婚率也在下降,2021年全区依法办理结婚登记居民13.27万对,创2004年以来全区居民登记结婚对数的新低。”

董玉整认为,只有把生育、养育、教育和托育等人民群众关心、纠结的现实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把年轻父母从生育、养育、教育和托育等环节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这样的生育政策才能真正起到释放生育动能的作用。

对母婴产品、房地产等多行业影响大

人口进入到负增长阶段、出生人口跌破1000万、老年人口占比接近20%,这一系列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第一财经分析,2022年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出生人口跌破1000万,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这一趋势还将延续。

郑后成说,这一现象同时对宏观经济的需求端与供给端形成压力。从需求端看,出生人口跌破1000万在短期内降低对母婴用品的需求,在中长期对房地产后周期消费增速、汽车消费增速,进而对石油及其制品类消费增速形成压力,以上均利空我国的消费增速。此外,消费是宏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消费增速承压的背景下,预计宏观经济增速大概率整体承压。

其中,母婴、儿童产品首当其冲。在业内看来,连续的新出生人口下滑导致国内奶粉市场总量不断萎缩,考虑到新出生人口变化对市场影响的滞后性,未来两年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仍难见底。

中长期来看,出生人口跌破1000万对教育领域也将产生较大影响。根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普通本科招生444.60万人;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高职(专科)招生552.58万人(含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45.20万人)。也就是说,2021年本专科招生规模达到了1001.32万人,比2022年出生人口多了40多万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此前曾撰文分析,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第八次全国人口普查之间的十年,将会经历由于初中和高中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占比下降而导致的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数量减少的过程。在青年人口转型过程中,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的招生生源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的巨变,未来广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或许也将迎来巨变,未来为刚需“接盘”的数量也将越来越少。

数据显示,202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3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3%,商品房销售额133308亿元,下降26.7%。“这个降幅是比较多的。”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对第一财经分析, 房地产进入下一轮周期以后,整个需求的减少是一个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

去年7月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2035年我国住房需求预测》指出,2021~2035年中国住房总需求已进入下降期,预测到2035年,住房总需求降至13.3亿平方米,15年间年均降速2.5%。

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不同区域和城市的楼市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张波说,人口流动对城市楼市的影响很大,在前几年虽然人口仍处于增长的情况,不过很多城市人口减少,净流出数量比较大,但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人口流入比较多。那么,未来在总人口减少、出生人口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的情况下,一些人口流出、人口减少较多的区域,受到的影响会更大;而一些热点的一二线城市,影响就比较微弱。

张波分析,经济比较强的城市、比较大的城市群,对人口的吸引力更大,这会进一步加剧经济欠发达区域的人口外流。

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长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从人口在全国的空间布局来看,近年来人口流动有两大方向,一个是中部、西北、东北等地的人口向东南沿海集聚。另一个是在各省域内部,中小城市、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动。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仍在继续进行,人口会向着工资收入高、生态环境比较好、适宜居住的地方迁移,很多地方都面临人地关系再调整的问题。这个过程中,人口输入地需要盖新房子,人口流出地的房子面临着废弃,另外我国很多房子也面临着更新的问题,因此我国的居住需求仍处于升级换代阶段。

牛凤瑞说,人口数量会影响劳动力供给,但同时也有质量和结构问题。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高,同样的劳动力或者较少的劳动力,会有较高的产出。同时,现在我国处于老龄化加深阶段,人口预期寿命越来越长,通过推迟退休年龄的方式,可以冲抵对劳动力的供给的影响。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