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也是近年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按照财政部等四部门通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这意味着延续了13年的“国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介绍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央地协调联动,特别是推动落实车购税、车船税、牌照等有关支持政策。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新能源汽车后续的支持政策,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705.8万辆和688.7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25.6%。
田玉龙介绍,2022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又一个丰收年,市场规模全球领先,关键技术有效突破,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配套设施环境日益优化。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密度超过4.8千瓦/公斤,最高转速达到1.6万转/分钟。
“这些指标表明我们的关键组件部件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在激光雷达、人工智能芯片、智能座舱等方面,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突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田玉龙说。
配套设施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台、换电站1973座,其中2022年新增充电桩259.3万个、换电站675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累计建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基本实现就近回收。
田玉龙表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后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政策供给。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央地协调联动,特别是推动落实车购税、车船税、牌照等有关支持政策。编制好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修订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适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工作。
二是保障稳定运行。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新能源汽车后续的支持政策,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特别是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城市试点,进一步强化质量品牌建设,稳定消费市场。
三是支持融合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以及车用操作系统等新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和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创新发展。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严格生产准入管理,加强对投资的指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源开发和布局,保障好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继续大力推进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使用便利性,更好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设施和环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印发通知,会同财政部及时向地方追加下达今年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谢少锋指出,将一手抓应用,推动制造业的全流程、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智能升级,加快下一步超级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商业化进程。
个人消费者在参加本次活动市场主体新购置乘用车,根据所购车辆开票价格给予相应补贴,支付指定金额车款时扣减对应金额消费券。
工信部今年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通讯器材类零售总额1594亿元,同比增长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