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聚集进博会|我国慢阻肺和哮喘患者累计过亿,慢性呼吸疾病防控亟需新模式

第一财经 2023-11-09 09:52:44 听新闻

作者:林志吟    责编:乐琰

虽然传统吸入药物对于慢阻肺病的控制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依旧存在很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如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吸气能力受限,使用这类药物后疾病控制并不理想,仍会出现肺功能下降情况。

慢阻肺和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我国慢阻肺病患者数接近1亿人;哮喘患者人数已达到4570万人,其中重度哮喘患者也接近300万人。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第一财经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慢阻肺和哮喘这两大疾病的防控上,仍面临不少挑战。

慢阻肺病的特征是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进出肺脏组织受到限制,大多数患者因为长期接触有毒颗粒或气体(如香烟烟雾、粉尘、空气污染等)而导致肺损伤,患病人群多数在40岁以上。哮喘则以气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患病人群则不分年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旻表示,虽然传统吸入药物对于慢阻肺病的控制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依旧存在很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如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吸气能力受限,使用这类药物后疾病控制并不理想,仍会出现肺功能下降情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沈华浩亦表示,近年来我国哮喘患病率与致残率迅速攀升,患病总人数大幅增长,其中占哮喘总数1/3的病人没有喘息症状,即属于不典型哮喘,如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等,这类病人由于临床表现隐匿,漏诊误诊率很高,危害更大。大部分的哮喘患者通过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都能获得良好控制,避免其发展为重度哮喘,但对于重度哮喘,数据显示,即便是依从性良好,仍有74.5%无法实现较好控制,面临着巨大的治疗缺口和未被满足的需求。

面对慢阻肺和哮喘防控难题,一些跨国药企在本届进博会上展现新的解决方案。这些药企试图从生物制剂领域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改变原来的对症治疗、抗炎治疗模式,从而转向个性化、靶向治疗模式。

第一财经记者从赛诺菲获悉,其生物制剂“达必妥”(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的哮喘适应已向中国药监局提交上市申请,慢阻肺病适应证在开展全球临床试验中。

今年4月,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与赛诺菲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双方希望通过加强呼吸系统疾病领域多方面、多维度、多形式的合作,积极推进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规范化诊疗与管理,从而提高我国呼吸领域整体医疗水平。在本届进博会上,双方又共同启动了“共建2型炎症气道大数据”项目,旨在运用数字化手段,提高疾病早期发现能力,实现早期治疗和提高疗效,加强科研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提升医学科研转化及应用效能,给慢阻肺病、哮喘等2型炎症气道疾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引。

与此同时,葛兰素史克(GSK)方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中国药监局已经受理其生物制剂“新可来”(美泊利珠单抗注射液)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适应的注册申请。该公司也发起一项针对中国重度哮喘患者的特征及疾病负担的研究,希望可以为重度哮喘靶向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提高生活质量。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郑劲平表示,现代医学的发展已进入到医学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分析的时代,但在呼吸医学领域,虽然信息多元、数据量庞大,但是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整合相对比较薄弱,这影响到呼吸医学进一步研究。如何解决呼吸专科数据有效聚集,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如何有效运用数据进行临床诊断和科研、随访管理,这些都迫切需要得到解决。通过大数据找出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疾病发展规律,可为这些疾病准确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再采用靶向治疗的话,可能疗效会进一步提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