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文读懂前11个月财政数据:收入破20万亿,支出持续加力

第一财经 2023-12-15 18:53:03 听新闻

作者:陈益刊    责编:计亚

财政收入增长平稳,财政支出加力稳经济。

年底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稳经济。

12月15日,财政部公布了今年11月财政收支情况。前11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关口(20.01万亿元),同比增长7.9%。这一增速较前10个月略有放缓,但符合预期,且依然高于年初预算目标(6.7%),全年有望完成年初收入预期目标。

经济决定财政。前11个月,以现价计算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增速,反映了今年以来经济总体稳步复苏,拉动了财政收入增长。但同时也需要看到,这一增速是建立在去年因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性减收因素下,低基数上的增长。若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实际收入增速比较低,这也侧面反映经济增长承压。

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11月份,全国税收收入约1.06万亿元,同比增长3.2%。税种方面,受近期工业生产有所加快、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消费市场稳定复苏、企业利润逐步回暖等带动,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8.3%、4%、10.1%。

11月份的税收主要是反映10月份经济情况。而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11月份经济回升向好,工业、服务业等指标都在持续改善,而这有利于12月份税收平稳增长。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组成,且以税收为主。

财政部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6.8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而税收增长主要得益于第一大税种国内增值税带动。前11月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47.6%,这主要是去年同期留抵退税较多、基数较低。同样在去年低基数和政策拉动汽车消费带动下,车辆购置税也保持两位数增长。

不过其他多数税种出现下滑。比如受今年以来企业利润总体下滑影响,前11个月第二大税种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6%,不过这一降幅在持续缩窄。受失业、居民收入、减税等影响,前11个月个税同比下降0.5%。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33.4%。

受楼市低迷等影响,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也表现比较低迷,其中前11个月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收入出现下滑,不过近期随着稳楼市政策力度加大,降幅有所缩窄。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非税收入约3.17万亿元,同比下降3%。

这一方面与降费政策下,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比较平稳有关。另一方面跟过去几年地方大力盘活存量财政资产资源,可盘活资产资源收入增速有所放缓相关。另外,在税收保持增长下,地方通过增加非税收入来弥补减收的需求也减小有关。

从中央与地方来看,财政部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9.17万亿元,同比增长6.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84万亿元,同比增长8.7%。

分地区看,前11个月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6.5%、12.2%、11.9%。31个省份收入普遍实现增长,其中13个地区保持两位数增长。

除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是财政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地方来说,以卖地收入为主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更是重要财源。不过受楼市低迷,今年以来土地出让市场持续低迷,卖地收入明显下降,这使得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出现明显下滑,制约了地方可用财力。

财政部数据显示,1-11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约5.19万亿元,同比下降13.8%。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4.82万亿元,同比下降14.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20万亿元,同比下降17.9%。这一增速相比于前10个月有所缩窄。

从财政支出端来看,为了稳经济防风险,四季度积极财政政策明显加码,这包括允许地方发行超1.3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来缓释债务风险。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基本完成全年发行任务。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并全部给地方用于抗灾救灾等领域。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5万亿元,同比增长4.9%。这一增速较前10个月略有增长。这也反映出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受制于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也出现明显下滑,不及年初预期,不过这一降幅有所缩窄。

财政部数据显示,1-11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32万亿元,同比下降13.3%。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