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张奥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0大关键信号(上)

2023-12-18 17:06:32 听新闻

作者:张奥平    责编:张健

[摘要] 本文重点报道了2024年宏观政策及九大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包括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以及供给侧创新驱动、需求侧内需拉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防风险、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战略和绿色发展战略等内容。

(张奥平为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

本文重点—2024年宏观政策及九大经济工作

明年经济工作总基调及宏观政策: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财政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货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2、供给侧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包括: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以及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

3、需求侧内需拉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包括: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以及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等;

4、对内改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包括: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以及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

5、对外开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及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等;

6、防风险: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包括: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以及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等;

7、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包括: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等;

8、区域协调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包括: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等;

9、绿色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包括: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

10、民生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下文聚焦会议对宏观政策及九大经济工作部署方面做重点解读,旨在为企业家、投资者厘清政策方向,把握住经济发展脉络,抓住未来战略确定性机遇。

一、明年经济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在经济形势判断部分,首先,对今年经济工作成绩充分肯定,成绩讲足。

会议认为,“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其次,将当前经济运行的困难讲透。

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再次,区别于年底政治局会议,此次会议新增明确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五大必须”,这也是未来经济工作的五大主线,包括: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高水平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其中,“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则是理解“五大必须”的题眼。

最后,会议明确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与总目标为:

1、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3、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4、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5、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6、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7、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8、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9、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

10、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1、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笔者认为,从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总目标来看,“三个统筹”是当前经济工作中容易顾此失彼的方面,即“扩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其中,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在“三个统筹”的首位,原因是今年以来经济长期处于“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弱现实中。

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创新驱动战略,而供给侧创新驱动的最终结果是生产出创新型产品,如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智能家居等,但如没有需求承接,则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提升居民部门效用。在外需长期愈发不确定性的环境下,需求侧内需拉动与供给侧创新驱动更需有效结合。

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稳中求进”来看,“进”的重要性明显提升。后文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稳中求进是过往几年经济工作中延续的表述,而“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新提法。笔者认为,“以进促稳”区别于去年底政治局会议“稳字当头”的表述,体现出明年经济工作将更加积极作为。通过多出有利于“三稳”(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实现积极作为的目标:“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

同时,“以进促稳”也包含对明年经济增速的一定要求,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或将定为5%左右的较高水平。明年的5%与今年的5%的目标并不相同,明年是在今年较高基数上的增长(今年预计将实现5%以上的增长),而今年5%的目标则是在去年增长3%的基数上实现。

“先立后破”则是对供给侧调结构、防风险等方面经济工作的政策表述。如2021年年中政治局会议在双碳工作安排中提出“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体现底线思维做结构调整,在“新”的立住前,“老”的不可破,不能对经济增长的社会预期造成影响。

二、宏观政策:财政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货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1、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逆周期排序优先于跨周期

在宏观政策部分,会议首先指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笔者认为,逆周期排序优先于跨周期,体现明年宏观政策在扩大需求,熨平经济周期波动上将更有作为。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跨周期一词首次被提出。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排序上均与此次不同,跨周期在逆周期之前。

2、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关于明年财政政策总基调,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笔者认为,与3月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财政政策的工作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相比,财政政策延续加力为主,但要把握好度。

对财政政策具体工作部署为:

(1)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3)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

(4)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5)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

(6)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7)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笔者认为,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上,今年10月发行一万亿国债,赤字率提升至3.8%,打破常年3%的“约束”便是具象化的体现。

预计,明年中央将继续加杠杆,财政赤字率将在3.5%左右,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在强监管的同时,使用效率会同时提升。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在3.8至4万亿,专项债资金作为资本金“撬杠杆”的作用也会加大。

在支持制造业发展方面,应在企业数字化技改以及低碳绿色化技改上加大补贴力度。

3、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关于明年货币政策总基调,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笔者认为,与3月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货币政策的工作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相比,同样强调精准,总量层面力度中性。

对货币政策具体工作部署为:

(1)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2)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3)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4)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笔者认为,明年货币政策在结构上应会更加聚焦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四大方面发力,此外也会做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提出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篇章。

4、增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凝聚共识

会议指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笔者认为,过去一段时间,各方向政策习惯“单兵作战”,单方向看都正确,但加在一起出现“合成谬误”,造成社会共识感较差、预期较弱。未来将加强政策宣传,凝聚共识。

三、供给侧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关于明年供给侧创新驱动工作总基调,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具体工作部署为:

1、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2、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3、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4、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5、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6、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首先,笔者认为,“新质生产力”一词读者需重点关注。

“新质生产力”一词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具体商业机遇,读者可重点关注今年8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中明确,“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此外,《方案》中还明确了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标准化建设目标。

八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九大未来产业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会议重点指出,“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在未来产业中,会议重点指出“量子、生命科学”,这将是明年政策支持新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其中,“低空经济”首次提出,需关注后续具体政策部署。

其次,在通过“新质生产力”突破创新发展上限的同时,需要依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再次,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重点则是数智化与低碳绿色化技改,除上述财政技改补贴支持外,产业政策也会给予相应的投入。

从次,会议强调,“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笔者预计,明年政府引导基金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投资规模及布局将会继续扩大,创新型企业需抓住新一轮资本化机遇。

最后,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读者还需关注今年5月5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部分的相关内容,如“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