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审计发现合计800多亿隐性债和专项债问题,财政部给出解决方案

第一财经 2023-12-27 12:06:14 听新闻

作者:陈益刊    责编:杨志

财政部首次将地方财政问题交由驻各地监管局牵头督促整改,逐笔核查各地隐性债务化解数据,支持地方开展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

对于审计署今年发现一些地方新增隐性债务和违规发行或使用专项债的老问题,财政部作出最新整改举措,涉及问题资金金额800多亿元。这再度释放地方债严监管信号。

12月26日,审计署披露了《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其中就包括《财政部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的整改情况》(下称“地方债整改情况”)。地方债问题备受市场关注,这也使得这份地方债整改情况受到关注。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告诉第一财经,审计署披露的地方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违规新增隐性债务,违规发行或使用专项债资金,这些都是老问题,往年都有。上述地方债整改情况亮点是,财政部披露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手法以及强化监管,这对各地都有警示和借鉴意义。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隐性债务上,经过多年强监管,隐性债务增长势头初步得到遏制,存量债务化解了三分之一以上,尤其是今年中央出台一揽子化债方案,缓释了隐性债务风险。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地方不得再新增隐性债务,但仍有一些地方违规新增隐性债务。

比如,今年审计署披露,重点审计的54个地区财政收支情况等发现,49个地区通过承诺兜底回购、国有企业垫资等方式,违规新增隐性债务415.16亿元。

上述地方债整改情况称,针对上述问题,财政部督促有关地区认真整改,对暂时难以通过偿还等方式完成整改的隐性债务余额,要求按程序纳入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系统。截至9月底,46个地区已将违规举借的196亿元隐性债务录入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系统,通过废除政府回购条款、调整建设内容、归还项目贷款余额、支付拖欠工程款等偿还隐性债务110.21亿元,追责问责44人;另3个地区已制定分年度偿还计划等,正在推进整改。

温来成表示,将违规新增隐性债务纳入了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系统,意味着未来地方必须要逐年消化这笔债务。上述通过废除政府回购条款、调整建设内容等途径,也是化解隐性债务的重要方式,为地方处理隐性债务提供示范。

近些年为了扩大有效投资稳经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量大幅攀升至3万亿元以上,专项债在稳投资、补短板、扩内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推经济稳步向好。不过与此同时庞大的专项债发行使用也面临一些常见的问题。

今年审计署发现了一些专项债管理问题,比如20个地区通过虚报项目收入、低估成本等将项目“包装’成收益与融资规模平衡,借此发行专项债券198.21亿元”的问题。

专项债发行的核心在于项目收益必须要覆盖本息,做到收益与融资自平衡。今年一些地方审计也发现上述问题。专项债项目收益不及预期,可能会导致偿付风险。

对此,财政部上述地方债整改情况称,财政部督促有关地区加强专项债券项目收入管理,调整项目融资平衡方案,强化发行前审核,切实防范偿付风险。截至9月底,8个地区多渠道增加76.51亿元专项债券项目的预期收入,提高收益与融资规模平衡度,其他地区正在整改,将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前置审核,落实项目收益与融资规模相平衡要求,保障还本付息资金来源。

另外,审计署还发现,5个地区将50.03亿元违规投向景观工程、商业性项目等禁止类领域。

对于这一问题,财政部督促有关地区按程序调整专项债券资金用途,筹措资金归还违规使用的专项债券资金。

截至9月底,2个地区调整专项债券支持项目的设计方案或结算模式,剔除之前违规包含的商业性内容,已整改5.06亿元;其他地区正通过责令业主单位收回挪用资金、分年度归还等方式推进整改。

温来成表示,通过调整专项债项目方案以剔除违规包含商业性内容,以及追回挪用资金、分年度规划等方式来解决投向不合规问题,值得各地借鉴,也有警示效应。

审计署还发现,47个地区违规挪用157.98亿元。对此,财政部督促有关地区收回违规使用的专项债券资金。截至9月底,4429个地区已追回或用财政资金置换被挪用的专项债券31.93亿元;其他地区正在催收,或通过压减非必要支出等筹资偿还。

对于审计发现的“5个地区虚报33个专项债券项目支出进度,至2022年底有60.27亿元结存未用”的问题,财政部督促有关地区加快项目建设和债券资金使用,据实填报债券支出进度。截至2023年9月底,5个地区已支出闲置资金23.25亿元。

上述地方债整改情况称,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财政部首次将地方财政问题交由驻各地监管局牵头督促整改,逐笔核查各地隐性债务化解数据,支持地方开展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严肃违规举债等问题追责,2022年以来共印发25批问责建议函,共追责问责428人,公开曝光24起典型案例。

近些年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财政部通过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等手段来遏制隐性债务增长,并推动地方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地方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风险得到缓释。

上述地方债整改情况称,下一步财政部推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这包括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用好用足现有政策资源,加大清理盘活资产资源力度,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切实防范化解本地区隐性债务风险。

比如,今年为了推进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在财政部推动下,贵州、天津、云南、湖南、内蒙古、辽宁等27个省份合计发行了约1.39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用来置换部分存量隐性债务,通过展期降息来缓释风险。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预计,明年还将有部分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

地方也加大盘活资产资源力度,比如湖南两年盘活国有资产、资源、资金收益入库超1500亿元,支持保民生、防风险和稳增长。这一成功经验也在全国推广。

上述地方债整改情况报告称,下一步财政部健全地方政府法定债券管理。加强法定债券发行使用管理,优化投向领域和投后管理,强化专项债券资金“借用、管、还”穿透式监测。

比如,今年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审核。地方部分人士向第一财经反馈,今年审核力度明显加大。另外,财政部还将适度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这使得专项债可以支持更多的项目和发挥更大的资金撬动效应。

上述整改情况报告还称,下一步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常态化开展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核查,继续开展隐性债务数据“先核后报”,加强对各类违法违规举债行为的追责问责。

近些年财政部加强部门间地方债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监管,加强数据比对校验,努力实现全覆盖。

另外,近些年相关部门通过稳步推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法定债务合并监管。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曾告诉第一财经,这主要是将隐性债务纳入和显性债务同样的监管体系中,避免债务风险指标失真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在两类债务间利用套利空间,以真实反映地方债务风险情况。

地方新增隐性债务问责也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比如,今年11月财政部公开8起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涉及新增隐性债务约460亿元,地方主要党政领导受到处理。这也再次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防止地方一边化债一边新增。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