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财社论:拓宽市场自决空间 ,护卫资本市场进出之门

第一财经 2024-01-22 22:30:00 听新闻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谢涓

当前市场不是单纯的情绪问题,更蕴含有市场的深层次结构性调整因素,即存量资产流动性不足。

资本市场的进出之门,塑形着市场的生态结构。

最近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注册制、退市改革等释疑解难。明确表示实行注册制,绝不是放任不管、一放了之,坚持“申报即担责”,严惩“带病闯关”“一查就撤”等。

针对退市改革,证监会明确表态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推动完善破产重整制度,坚持“应退尽退”,严厉打击退市过程中伴生的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意“保壳”行为,坚决防止“一退了之”。

监管执法力度如此之大,无疑有助于净化市场风气,保护投资者利益,从深层次结构上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但22日各大股指悉数破位走低,市场成交放量到7941亿元,5000余只个股下跌,出现了最近资本市场偏弱偏冷的态势,这一定程度上警示,当前市场不是单纯的情绪问题,更蕴含有市场的深层次结构性调整因素,即存量资产流动性不足,且市场正在自发地通过降价出货积极激活内生流动性,缓释存量风险。

造成当下市场流动性匮乏的一个深层原因是,国内资本市场供需两侧的同质化现象,致使大量灵动的资源,由于投资者趋同的风险偏好等找不到交易对手,导致前期投资在资本市场沉淀为沉没资本,削弱了流动性偏好,进而触发市场流动性匮乏和投资者变现能力不足,即做多者未能找到更多做空者交易,是当前横亘于市场的最突出症结。

国内资本市场这种积雪封路现象的背后,其实与资本市场在资产端与资金端的进出阀门直接相关,即IPO引入的上市资源所内含的风险概率分布特征,与合格投资者制度引入的不同风险偏好和风险可承载能力,能否形成相互间随需而变的耦合效应,以及资本市场丰富多元的退市制度,与投资者基于个人破产保护制度等退出机制等的耦合效应等,直接左右着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和资源配置效应。

要真正实现相互间因需而变的耦合效应,就要为市场供需双方营造一个良善的共择市场秩序,让不同偏好的投资者都能找到符合其风险偏好和风险可承载能力的产品;同时,让已在市场无人问津的上市资源和缺乏投资能力的投资者通畅地退出去,才能提高资本市场资源的灵动性和优化配置效率,避免大量资源沉淀在无法有效提供经济增加值的沉沦资产中。

中国实行注册制、完善退市制度和合格投资者制度等,根本上就是要构建活跃的资本市场生态系统,让不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可承载能力,都能在市场找到交易对手。

监管部门明确注册制绝不是放任不管、一放了之,显然不是监管部门再次确立IPO标准,从市场手中接管资本市场的进入权限,而是捍卫市场的自由选择,管的主要是带病闯关、一查就撤及财务造假等,唯有监管部门将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更好保护市场共择系统、护航市场选择自由上,注册制才能从资本市场入口环节,促使市场将分散在经济社会中的零散知识整合起来创造新的发现等。

同样,退市制度是促成资本市场的新陈代谢,释放投资者的投资选择自由和灵活度,坚持应退尽退及坚决防止一退了之,不应是监管部门帮助市场把好退出渠道,而是通过完善退市制度等护卫市场的选择自由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退市制度直接决定着市场的自立自治能力和自决空间,监管需要做的是尊重市场选择,在退市环节维护市场正义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资本市场是一个价值发现和风险管控的过程,真正唤醒市场的活力,根本上是通过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让市场真正决定谁可上市,谁必须被淘汰出局等。唯有基于市场自由抉择的市场秩序,才能真正唤醒市场的活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