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奔驰段建军:新玩家头部效应增强,将激化市场竞争

第一财经 2024-01-23 21:09:15 听新闻

作者:魏文    责编:唐柳杨

奔驰将推动全系产品的新能源化和燃油产品的升级焕新。

“纵观2024年,宏观经济的持续复苏,智能化技术的持续加速发展,都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持续的动能。但是在动能背后,市场的增速其实在放缓,更多的玩家在入局,这些玩家的头部效应也正在增长,这将进一步激化市场的竞争,汽车市场将进入更深层次的结构变革。”在1月22日的一场沟通会上,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表示,2024年梅赛德斯-奔驰(下称“奔驰”)将延续“油电双行”的战略,推动全系产品的新能源化和燃油产品的升级焕新。

据悉,奔驰在2024年将密集推出15款全新及新一代产品,其中包括迈巴赫EQS纯电SUV、纯电G级车型等车型。在主流豪华市场,奔驰将推出新一代EQA及EQB SUV车型。此外,基于MMA平台打造的奔驰全新车型将于2025年国产,该平台基于800V架构打造,并支持软硬件解耦。

奔驰在第四季度遭遇了零部件短缺、主销车型新老切换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在华累计销量为76.5万辆,和2022年基本持平。其中奔驰G级、迈巴赫品牌车型在所属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但另一方面,面对中国市场如火如荼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奔驰目前仍未找到破局良方。2023年北京奔驰EQE、EQB、EQA等组成的纯电矩阵全年销量约为2.8万辆。横向对比来看,宝马纯电动汽车销量约为10万辆。在全年品牌的整体销量中,奔驰全年销量落后宝马约6万辆。目前电动化进展较慢的奥迪则将在2024年加快补足短板,推出基于PPE平台打造的产品,该平台为保时捷和奥迪联合打造。

对于奔驰而言,除了需要面对宝马、奥迪两个老对手外,近两年乘着新能源东风日渐壮大的中国造车新势力正在进入传统豪华品牌腹地。

过去数年当中,借助于电动化和智能化,蔚来、理想等中国车企实现了在30万元以上市场的突破,并抢夺了部分传统豪华品牌的份额。2023年,二线豪华品牌则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传统头部豪华车企则出现较大程度“以价换量”的情况。

但在50万元及以上的细分市场,纯电动汽车销量规模较小,市场主要由奔驰、宝马、保时捷等传统豪华品牌燃油车所占据。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指导售价在50万元左右的宝马5系、奔驰E级等车型,才是传统豪华品牌真正的中坚力量。

2024年开始,多家中国车企的新产品均意图在50万元以上售价区间获取新的增量。中汽协总工程师许海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能源豪华车的出现,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从供给侧刺激了高端车的消费,但同时也分流了一部分传统豪华品牌的客户群体。

2024年,理想销量目标为80万辆,问界品牌销量目标为60万辆,理想MEGA、问界M9等50万元级车型被上述企业寄予厚望。

懂车帝联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洞察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品牌与传统能源汽车豪华品牌产生了竞争交集。尤其是中国造车新势力,先进的技术理念、丰富的配置应用和贴心的客户服务,获得了市场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造车新势力帮助中国车企实现了品牌定位的突破,并且与宝马、奥迪、奔驰等传统豪华品牌标杆产生了较强的竞争关系。在中国车企加速布局50万元以上市场的情况下,仍主要以燃油车“打天下”的传统豪华品牌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汇丰银行分析师在12月4日的一份关于汽车行业的报告中表示,新车型的上市刺激了电动汽车的需求,但代价是市场上充斥着“过时”车型的库存,从而加剧了价格战。

为了应对新、老对手的竞争,奔驰正在加大在华的研发布局,意图推出符合中国用户需求的智能化产品。在2023年末上市的奔驰E级上,已经搭载了高通8295智能座舱芯片,该车型还配备了配备L2+导航辅助驾驶系统,2024年该车型将通过OTA实现自动上下匝道的功能。

目前奔驰在中国的研发团队超过2000人,涵盖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汽车工程等多个领域,是奔驰在德国之外,覆盖领域最全的创新基地。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和采购负责人欧立甫表示,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开发的奔驰L2+自动驾驶系统,从项目启动到产品落地,仅12个月。2024年底,MB.OS将在MMA平台上正式亮相,奔驰中国研发分支将以全栈自研的能力,在MB.OS中为中国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数字化体验。

“在品牌积淀、品牌价值上,中国品牌较保时捷、奔驰等传统豪华品牌仍有差距。但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仅仅靠着历史积淀很难实现新的增量,过去的基盘也有可能会被后来者抢走。”某车企销售公司管理层人士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