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商务部发布会答一财: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助力非洲产业现代化

第一财经 2024-01-31 18:32:16 听新闻

作者:高雅    责编:冯迪凡

打造对非经贸合作国际平台,探索对非经贸合作制度创新,建设地方对非合作试验田。

根据商务部网站消息,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

1月31日,商务部召开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司长江伟介绍,《总体方案》的编制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打造对非经贸合作国际平台,二是探索对非经贸合作制度创新,三是建设地方对非合作试验田。

江伟称,在深化对非务实合作方面,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建设中,将重点突出两个关键词。在“深度”上,将着力推动中非合作向纵深发展,提质增效。“先行”则将在深化新时代中非经贸合作中承担试制度、闯新路、做先导的重要角色。

湖南省商务厅副厅长郭宁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建设,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发挥中非产业互补优势和地方产业特色,强化中非产业链的内外衔接联动,努力构建对非政策的对话、经验分享、企业合作、智库研究、人员往来、货物流通的枢纽渠道和平台载体。

第一财经记者高雅/摄

中非经贸合作保持强劲活力

江伟介绍,经贸合作是中非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在中非合作论坛历届会议务实举措的推动下,中非经贸合作始终保持强劲活力。近年来,围绕“九项工程”落实这条主线,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例如,中非贸易规模屡创新高。中国已连续十五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历史上的峰值2821亿美元,同比保持增长1.5%,反映出中非贸易的强劲韧性。中非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自非进口农产品成为增长亮点,2023年中国自非进口坚果、蔬菜、花卉、水果同比分别增长130%、32%、14%和7%。机电产品成为对非出口的“主力军”,“新三样”产品对非出口实现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91%、109%和57%,有力支持了非洲绿色能源的转型。

中非投资合作也稳步增长。中国是对非投资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22年底,中国在非洲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2023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中国—埃及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海信南非工业园、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等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显现,吸引了一批中资企业赴非投资兴业,项目涵盖建材、汽车、家电、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中非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成效显著。非洲是中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中国企业累计在非签署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4000亿美元,在交通、能源、电力、住房和民生等领域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非洲疾控中心、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塞内加尔方久尼大桥等标志性工程相继竣工,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中非新兴领域合作动能积聚。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航空航天、金融服务等新兴领域合作不断拓展,为中非经贸合作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中非携手拓展“丝路电商”合作,成功举办非洲好物网购节,实施非洲“百店千品上平台”行动,带动中国企业积极助力非洲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媒体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中方积极支持“非洲绿色长城”建设,中国企业参与非洲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和运营,在非打造低碳发展示范区。中国已与非洲27国签署民用航空运输协定,成功为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建造、发射气象通信卫星。

惠及非洲国家

江伟称,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建设将深化重点领域合作。非洲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人口红利加速释放,先行区将聚焦贸易、投资、金融、人员交往等领域,促进资源要素流动自由化便利化。同时,加快推动中非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交通物流等领域的合作,着力提升合作质量。

同时,深度对接国内外市场。抓住非洲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强先行区与我在非企业和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对接,促进中非产业集聚发展,密切中非产供链合作,创造更广阔市场空间。

江伟称,还将深入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先行区将为国内更多部门、地方、企业、金融机构搭建对非交流合作的良好平台,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更好汇聚资源,形成更大合力,推动中非经贸合作的加快发展。

在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如何惠及非洲国家方面,郭宁介绍,一是要助力非洲产业现代化。引导中国企业开展对非产业投资,湖南省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大农业、能源电力、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物医药、轻工制造等领域企业将积极参与非洲国家产能合作与产业升级,在非建设先行区联动功能区。

二是提升农业现代化。在非布局一批非资源性产品产贸一体化项目,开展涵盖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合作,共同推动更多非洲农食产品获得输华准入,积极扩大非资源性产品进口,提升非洲国家创汇能力。

三是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先进的装备、技术、标准、服务等帮助非洲改善和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在公路铁路、能源电力、水利灌溉、仓储物流、检验检测、信息化等对非洲国家需求较大的基础建设项目上持续深化合作,促进互联互通。

四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友城合作、卫生健康、职业教育、人文交流等方面丰富合作内涵,开展对非人力资源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推动一批绿色和民生项目落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