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国超30城在建或筹建智算中心,原因有哪些?

第一财经 2024-02-20 21:09:09 听新闻

作者:金叶子    责编:姚君青

国泰君安认为,Sora大模型的发布将进一步拉大算力缺口。

随着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内容自动生成技术所需要的算力需求也水涨船高。

OpenAI发布的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的技术文档显示,随着训练计算量的增加,样本质量明显提高,进一步佐证了多模态时代,算力需求的上限依旧难以想象。

国泰君安认为,Sora大模型的发布将进一步拉大算力缺口。Sora大模型延续了此前GPT模型“源数据-Transformer-Diffusion-涌现”的技术路径,这意味着其发展成熟同样需要海量数据、大规模参数、大算力作为基座,且由于视频训练所需数据量远大于文本训练的数据量,预计Sora大模型将进一步拉大算力缺口。

智算中心可带动AI核心产业增长2.9至3.4倍

一般来说,算力分为通用算力(基础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三大板块。其中,基础算力主要由基于CPU芯片的服务器提供,用于支持如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基础通用计算。智能算力则由基于GPU、FPGA、ASIC等AI芯片的加速计算平台提供,主要用于人工智能的训练和推理计算。而超算算力则由超级计算机等高性能计算集群提供,主要用于尖端科学领域的计算。

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日前表示,正在与投资者进行洽谈,旨在提高全球芯片产能,扩大其支撑AI性能的能力,该项目可能需要筹集至多5万亿至7万亿美元资金。

国际数据公司IDC、浪潮信息等联合发布的《2022-2023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认为,全球AI计算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195.0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346.6亿美元,其中生成式AI计算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8.2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109.9亿美元。生成式AI计算占整体AI计算市场的比例将从4.2%增长到31.7%。

和AGI领域相关性最大的智能算力,目前我国智能算力建设情况为何?

中国信通院《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显示,2022年我国算力规模稳步扩张,智能算力保持强劲增长,我国近6年累计出货超过2091万台通用服务器,82万台AI服务器,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达到302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增长迅速,增速为72%,在我国算力占比超过59%。国家信息中心的《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下称《指南》)指出,“十四五”期间,在智算中心实现80%应用水平的情况下,城市对智算中心的投资可带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增长2.9至3.4倍,带动相关产业增长36至42倍。

来源:《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

一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告诉第一财经,现在我国在智算能力上和美国还是有差距的,芯片问题导致智能计算中心也受到影响。虽然目前我国在算力规模上有优势,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算力、怎么样去提升算力的效率还是有一些差距。“在芯片有优势的基础上,美国也在不断扩大算力规模,尤其是智能算力的规模。”

智算中心建设有哪些趋势

虽然目前通用算力数据中心为主流,各地也在加快智算中心的建设。

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对外发布《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存储总量超过18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撰文指出,伴随算力经济的发展,算力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让智能计算中心成为新基建热点,即专门用于人工智能计算的中心。截至2023年3月,国内有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能计算中心。

来源:《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

北京、上海、广州等数字经济发达地区也出台了政策推进智算中心建设。比如,北京市提出“新建一批计算型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上海市提出“提出实施大模型智能算力加速计划;打造市级智能算力统筹调度平台,构建规模化先进算力调度和供给能力”等。

在具体项目上,2月4日,深圳开放智算中心点亮运营暨深圳市智慧城市算力统筹调度平台揭牌仪式举行,这意味着深圳正在加快打造10万卡级别的超强算力集群。深圳开放智算中心基于国际主流智能算力芯片,可实现高复杂度、高计算需求的千亿级大模型训练。

近日上线的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上庄),作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该平台将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普惠的公共算力服务。其中,一期500P(P为算力的量化单位,1P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的计算速度)算力上线后,将为北京市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微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普惠算力服务,缓解当前算力资源紧张的现状。

1月22日的“算力惠模都 万兆连速城”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产品发布会上,“大规模算力集群暨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点亮,“这将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运营商级智算中心。”上海电信党委书记、总经理龚勃表示,当天点亮的算力集群规模达15000卡。

在武汉,中国移动全国首批智算中心节点——中国移动智算中心(武汉)去年年底开放运营,该中心利用已投产的算力网络全光底座,以“1-5-7-10”超低时延圈覆盖华中,辐射全国。2024年,智算中心算力规模将达6800PFLOPS,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智算中心。

接下来,智算中心建设有哪些趋势和重点?

上述《指南》指出,目前智算中心有三种独立投资模式:一是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建设资金来自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专项债券发行等,建成后所有权归政府所有;二是企业独立投资建设,由企业联盟、少数企业联合、单独企业等形式进行投资;三是高校或科研机构独立投资建设,向师生、研究人员提供免费算力支撑,这种建设成本比更低,服务于高校教育场景。

《指南》认为,智算中心可针对不同地域条件采用不同建设模式。北上广以及东部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的区域,虽然对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高,但面临地区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开发空间受限等问题,可以对原有数据中心进行改造升级,以满足国家及当地政务服务、重大项目及重点实验室的需求。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在一次公开演讲中阐述智算中心的发展趋势时也提到了四个方面,分别是智能算力需求快速扩张、智算中心正在成为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普适普惠的服务生态逐步构建、绿色低碳的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例如,构建以多模态融合技术为核心的感知、控制、交互能力,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探索方向。智算中心必须做好承载职能,面向大模型等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创新。

单志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产业对智算中心的概念、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的认识还不到位,导致部分项目收费模式不科学、对应用的支撑作用不大。希望业界注重智算中心的合理规划布局,以最终效益、效果为目的进行建设发展,如能否带动产业集群化、能否实现规模效益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